絛蟲

(重定向自绦虫纲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hpv.jpg

  

目錄

絛蟲簡介

絛蟲,tapeworm,亦作cestode。 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絛蟲綱(Cestoda)無脊椎動物,約有3,000種。體長從約1公釐(0.04吋)到15公尺(50呎)餘,世界性分布。寄生在某些無脊椎動物和各類脊椎動物如人、家畜和魚等的肝和消化道內,引起絛蟲病(cestodiasis)。 在其生活史中,有的只有一個宿主,有的除終末宿主外還需1或2個中間宿主。兩側對稱。有的由一長形節片組成,另有些種類則有一頭節,後有一列形狀相同的節片。頭節上有吸盤,通常還有鉤,用於固著在宿主上。通過表皮吸收食物,無口及消化道。多數雌雄同體,常自體受精。生活史複雜。豬帶絛蟲(Taenia solium或Taeniarhynchus solium)成蟲生活在人腸內;受精後每個妊娠節片可含多到4萬個含胚體的卵;節片隨宿主糞便排出,如被狗、駱駝、豬、猴或人等吃入,在消化道內孵出幼蟲(六鉤蚴); 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血管帶到身體各部分肌肉內,發育成囊尾蚴;若肉中的活囊尾蚴再被其他動物生食下去,則在這個宿主腸中直接發育成成體。牛帶絛蟲(Taenia saginata或Taeniarhynchus saginatis)世界性分布,終宿主是人,中間宿主是牛。闊節裂頭絛蟲(Dibothriocephalus latus或Diphyllobothrium latum)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水域,侵入人和其他吃魚的哺乳動物,特別是狗和熊;受精卵隨糞便排到水中,孵出的幼蟲為小甲殼動物所吃,後者又被魚(鱒、鮭、狗魚和鱸)所吃,幼蟲在魚肌肉內結成包囊;哺乳動物吃魚後,幼蟲在腸內發育為成蟲。

扁形動物門的1綱。全部營寄生生活。成蟲寄生於脊椎動物,幼蟲主要寄生於無脊椎動物,但也有以脊椎動物為中間宿主的。除單節絛蟲外,所有的絛蟲體均分節,由頭節、幼節、成節和孕節組成1條帶狀鏈體,成蟲的身體約有2000節,其中的孕節不斷地在脫離母體,母體也不斷地生產新的節,每一節都可以發育成新的個體,如果人類有這樣的生育能力,則一個人天生下的嬰兒就可以擠滿整個紐約市!絛蟲廣泛地寄生於人、家畜、家禽、魚和其他經濟動物的體內,引起各種絛蟲病和絛蟲蚴病。

絛蟲頭節實際上是吸附器官,又稱附著器,其結構有吸盤型、吸槽型和吸葉型等。一般頭節的頂端具有吻突,吻突上有的具鉤。有的吸盤或吸葉表面亦具小鉤,起加強固著的作用。頭節的後端為纖細的頸部,功能是產生新的體節。絛蟲沒有消化器官,全靠體表微毛吸收宿主營養。

絛蟲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普通成蟲的體長可以達到72英尺。

絛蟲的肌肉系統很發達。體表皮層密生微毛,下有薄的環肌,環肌之下有縱肌兩層,外層與內層之間為皮下基質。 縱肌之下為橫肌。 橫肌與皮層之間稱皮層區,兩層橫肌之間稱髓質區,重要的生殖器官都在髓質區內。神經系統:在頭節有神經節與橫神經相連,組成中樞神經系,由此向後發出 1對縱神經干,直到蟲體最後的體節。排泄系統:在頭節中有環排泄管,由此兩側發出2對背、腹排泄管,直至體的末端。每個體節的後緣各有橫管與腹排泄管相聯。此外,蟲體組織中有許多焰細胞,各有小管通於腹排泄管。排泄系統具有平衡調節水分的功能。

絛蟲多是雌雄同體,只有個別種類雌雄異體。每個體節均有發達的兩性器官。雄性器官包括睾丸輸精管陰莖、陰莖囊和貯精囊等。雌性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受精囊卵黃腺陰道和子宮等。卵膜的周圍有梅氏腺。孕節內性器官多已退化,只有子宮充分發育並佔據整個體節,內含許多蟲卵。生殖孔多開口於體節的一側或兩側,但假葉絛蟲雌雄兩性的生殖孔開口於體節中央的腹面。

絛蟲有四類,豬肉絛蟲和牛肉絛蟲最為常見,這兩種絛蟲屬帶狀絛蟲,長得很像,體扁且長像鞋。豬肉絛蟲長2~4米,牛肉絛蟲可長達4~8米,全身可分三節,頭節有吸附能力。豬肉絛蟲頂端有一圈小鉤,用小鉤和吸盤吸附在腸壁上;牛肉絛蟲沒有小鉤,但有4個吸盤,靠吸盤吸附在腸壁上。頸節能不斷長出節片,每天能長7~8個節片,體節可分為未成熟節和成熟節。成熟節片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子宮內儲有10多萬蟲卵,這些節片可隨時脫落,隨糞便排出體外。絛蟲成蟲在腸道內可存活10~20年。絛蟲沒有消化道,體表有許多絨毛,靠絨毛吸取腸道營養以供自身需要。  

臨床表現

因為絛蟲節片能自動脫離蟲體,所以患兒常有節片隨大便排出,有時單個節片能從肛門爬出來,患兒可有直腸內絛蟲蠕動的感覺。上中腹部疼痛是常見症状,有時疼痛很劇烈,但進食以後,疼痛多數能緩解。還有少數患兒噁心腹瀉便秘。病初起食慾亢進,病久食欲不振,出現消瘦無力、頭昏等症状。豬肉絛蟲的囊尾蚴,可以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發育,引起囊蟲病,其危害性遠較絛蟲成蟲大,症状及嚴重度因囊蟲數目和寄生部位而異。皮下組織和肌肉組織為好發部位,其次尚有腦、眼、心、肝、肺等。寄生在皮下組織,則出現皮下結節結節堅實而有彈性,不痛不癢,患兒沒有不舒適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結節可以鈣化。寄生在肌肉內,可引起肌肉酸脹的感覺。囊蟲寄生在腦內引起腦囊蟲病,對患兒危害最大,患兒顱壓增高,引起頭痛嘔吐,和癲癇樣發作,嚴重的可引起死亡。牛肉絛蟲的囊尾蚴不在人體寄生,所以牛肉絛蟲感染,不會引起囊蟲病。

絛蟲是寄生蟲,有時能使豬及牛受到病害。人們吃了未經適當烹煮的帶絛蟲豬肉、牛肉或魚肉,絛蟲就會進入人體寄生。絛蟲一旦進入腸道,它會將頭端嵌入腸壁。然後在腸壁上吸取食物,能長到十公尺使。絛蟲的環節會斷脫,隨糞便排出體外。這些環節看起來像一段段白色狹小的緞帶。如果絛蟲留在腸道,它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但卻經常會引發輕微、偶爾腹痛食慾減退及肛門四周刺癢等輕度症状。

儘管家畜屠宰場在處理肉類時都有嚴格的規定,但偶爾還是有帶絛蟲的肉類進入市場。不過,只要將肉類徹底煮熟,就能將寄生在肉中的任何絛蟲殺死。

應該如何處理?

如果你認為你身體內可能有絛蟲,你去看醫生,醫生可能會對你做糞便採樣檢查。有許多藥物能夠殺滅寄生絛蟲,如有必要,醫生會給你服用一種殺蟲藥。當你將絛蟲的頭部排出體外後,這種感染病也就痊癒了,不過這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絛蟲病是各種絛蟲寄生於人體小腸所引起的疾病,人們吃了未經適當烹煮的帶絛蟲的豬肉、牛肉或魚肉,絛蟲就會進入人體腸道寄生,將頭端嵌大腸壁,在壁上吸取食物,進而影響到人體健康。絛蟲在人體內會不斷生長,有時可能長到十米長。當絛蟲成蟲時,其環節會斷脫,隨著糞便被排出體外,如果絛蟲留茬腸道內,它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害,但卻可能引發人體的體重減輕、偶爾腹痛、食慾減退及肛門四周刺癢等輕度症状。  

感染途徑

絛蟲妊娠節片和蟲卵隨人的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如果豬或牛吃了這些蟲卵,經過48~72小時,蟲卵六鉤蚴就會在它們的腸道裡面脫殼而出,穿過腸壁進入血液,隨血流到達全身各處,經過2~212個月,發育成囊尾蚴。囊尾蚴可在豬體內生存3~5年。小兒吃了含有囊尾蚴的豬肉或牛肉,在小腸液的作用下,囊尾蚴頭節翻出來,吸附在腸壁上,經2~3個月,發育成成蟲。小兒也可能吃下被蟲卵污染過的食物,絛蟲卵在腸道內脫殼,孵化出六鉤蚴,六鉤蚴穿過腸壁,隨血流到達全身各組織,發育成囊尾蚴,引起囊蟲病。  

絛蟲病預防

因絛蟲病患者是唯一的傳染病源,所以控制本病,首要任務是治療病人。驅絛蟲成蟲常選用下列藥物:

氯硝柳胺(滅絛靈):總劑量為3~5歲~1克,5~10歲~1.5克,>10歲~2克,分兩次空腹嚼碎後吞服,間隔1小時,服後 2小時服瀉藥硫酸鎂

檳榔南瓜子:南瓜子粉50~90克(帶皮80~125g)空腹口服,2小時後服檳榔煎劑(以生檳榔子每歲~3毫克,每天最大劑量不超過50g,加水10倍煎成40~60毫升 ),半小時後服瀉藥。

不論何種藥物驅絛,患兒應坐在便盆排便,事先在便盆內放入40 ℃ 熱水鬆弛肛門,以便蟲體完整排出。如果蟲體掛在肛門下面,不能用手扯斷,以免頭節留在腸內。絛蟲排出後,應檢查頭節,若無頭節,排出效果不好。

治療囊蟲病首選丙硫咪唑,每天每公斤體重20毫克,分2次於飯前半小時服用,連續服10天。此藥副作用較少,療效可達98%以上。如療效不好,可做外科治療。

預防絛蟲藥:

①禁止出售含有囊尾蚴的豬肉和牛肉。

②提倡豬圈養豬,豬圈遠離廁所。

③改變生吃豬、牛肉習慣,所用菜刀、菜板生熟分開。  

治蟲妙方

(1)取檳榔120克,加水300毫升,熬至150毫升,先吃炒南瓜子120克,2小時後再溫服擯榔煎的藥汁,服後坐在溫水盆內,絛蟲自下。

(2)檳榔、南瓜子、石榴根皮各30克,水煎服,30分鐘後再服硫酸鎂20-30克。

(3)檳榔120克,雷丸9克,吳萊英10克,將雷丸研成細粉,檳 榔、吳茱萸水煎後送服雷丸粉。

(4)豬牙草根適量研成細末,空腹服50克,一日1次。

(5)山椒樹皮20克切細絲,煎後空腹服,一日劑。

(6)南瓜子炒熱去殼,隨時咀嚼,連服十來天有效。

(7)檳榔124克,加水煎,去渣,空腹頓服

患絛蟲病後應注意:

(1)堅持飯前便後洗手。

(2)不吃"米豬肉",不吃生肉和未煮熟的肉。食物生熟要分開,刀、菜板、菜盒用開水洗捌後使用。

(3)服藥後大便應坐在溫水盆上,便蟲自然排出,不要牽拉,以免拉斷,蟲排後要細緻檢查有無頭節,如無頭節,1個月後應重複治療。

「米豬肉」可引起腹瀉嗎,如何治療?

含大量囊蟲的豬肉俗稱「米豬肉」,又稱「豆豬肉」。

人吃了生的或未熟透的含囊蟲的豬肉後,囊蟲在人體小腸內受膽汁的刺激,頭節自囊內翻出,吸附於腸壁並逐漸伸長,頸部逐漸分裂而形成鏈狀體節,約2~3個月發育為成蟲,即絛蟲。絛蟲是人類寄生蟲之一,最常見的是豬肉絛蟲和牛肉絛蟲,這兩種絛蟲病從症状到診斷、治療都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豬肉絛蟲病是吃了含囊蟲的病豬肉而罹患的,而牛肉絛蟲則是吃了含囊蟲的病牛肉而罹患的。人對牛肉絛蟲卵似有先天性免疫,故一般不發生牛絛蟲病。

豬肉絛蟲呈扁平帶狀,長達2~4m,寄生於人體小腸上部,雌雄同體,其妊娠節片隨糞便排出,被中間宿主豬(或牛 )吞食後,在其十二指腸內孵出六鉤蚴,鑽入腸系膜小靜脈淋巴管, 隨血流播散至全身各組織,尤以橫紋肌為其主要寄生部位,經2~3個月發育為囊蟲。

絛蟲寄生人體大多為1條,少數可多條,成蟲在人體壽命約數年至20年或更久。絛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內,除奪取營養外,致病作用一般較輕微,有時可有腹部不適、腹瀉、消化不良、噁心、體重減輕等症状和體征,大便中常有白色蟲體節片排出。  

驅蟲藥物

(1)吡喹酮:成人晨起空腹頓服,15 ~20mg/kg,隔30分鐘後服50%的硫酸鎂60ml。本藥為廣譜驅蟲藥,主要作用於蟲體頸部,使蟲體表膜對鈣離子通透性增加,破壞、殺死蟲體。

(2)滅絛靈(氯硝柳胺):成人2g,兒童酌減,晨起空腹一次或兩次(間隔1小時),嚼碎後吞服,服藥後2~3小時服硫酸鎂導瀉。本藥能抑制絛蟲粒線體氧化磷酸化作用,破壞蟲體,但對蟲卵無作用。因副作用小,孕婦也可服用。

(3)中醫藥治療:採用檳榔及南瓜子聯合療法,檳榔對絛蟲的頭部及前段有麻痹作用,南瓜子主要使絛蟲的中、後段節片麻痹,兩者聯合應用療效更佳。服用方法為:空腹口服南瓜子仁粉50~90g,1小時後服檳榔煎劑(檳榔片80g,兒童酌減,加水500ml,浸泡1 夜,煎1小時後濃縮成150~200ml的濾液),再過半小時服50%硫酸鎂60ml。一般在3小時內即有完整蟲體排出,少數病人可有噁心、嘔吐、腹痛等反應。

驅蟲治療前應用小劑量氯丙嗪,防止噁心、嘔吐而致全身感染。根治標準是半年內糞便中無蟲卵和節片發現。  

中藥治療

治療絛蟲病,中醫多採用榧子散,即榧子、檳榔、蕪荑各等份組成。或用香榔丸,由木香、檳榔、大黃、使君子、雷丸組成。或檳榔與南瓜子方:南瓜子炒熟去皮食仁,用量30~90克,嚼服或研粉沖服,早晨空腹服下,1小時後,服檳榔煎劑。若1小時後,大便不解者,可再給檳榔煎1次。解大便時必須坐便盆里,蟲體排出後,必須找到「頭節」方為驅蟲成功。若未見「頭節」,二周後再重複用藥,定要把蟲體頭部排出方能痊癒。對囊蟲病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海藻昆布、海帶、連翹陳皮半夏當歸川芎。如有合併腦囊蟲、抽搐者,可用定癇丸;皮下形成結節,痰濁流注肌肉,可加用雷丸,按年齡大小每次 ~ 20克,生研後吞服,不可加熱,日2~3次,連服2~3天,不需服瀉藥。蟲下後調理脾胃六君子湯煎服善後。外治法,詳見中醫藥外治方法。

參看

關於「絛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