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穇子
Shān Zǐ
別名 龍瓜粟、鴨爪稗、鴨爪粟、龍爪稷、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鴨距粟、龍爪粟、野粟
功效作用 補中益氣。主胃疾病
英文名 seed of Ragimillet
始載於 救荒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脾經胃經肺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穇子

【出處】 《救荒本草

【拼音名】 Shān Zǐ

【別名】 龍瓜粟、爪稗(《綱目》),鴨爪粟(《品彙精要續集》),龍爪稷(《授時通考》),雞爪粟、雲南稗(《醫林纂要》),雁爪稗(《三峽志》),鴨距粟(《廣州植物志》)。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穇子種仁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稈直立,光滑,常分枝。葉鞘光滑;葉舌短,密生長1~2毫米柔毛;葉片線形,長30~60厘米,寬5~1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或具柔毛。穗狀花序2~9枚,簇生莖頂,長4~9厘米,成熟時常彎曲如雞爪;小穗含5~6花。長7~9毫米;穎披針形,先端尖,有脊,脊具翼,翼上粗糙,第一穎長約3毫米,第二穎長約4毫米;外稃有脊,脊上具狹翼,第一外稃長約4毫米;內稃具2脊,短於外稃;雄蕊3枚,花藥長約1毫米。種子球形,長約1.5毫米,黑褐色,其表面之皺紋不顯著。

【生境分布】 我國長江流域以南有栽培。

【藥理作用】 以穆子代替米作大鼠飼料,可促進其生長;並使其肝中脂肪含量增高,而穆子與米兩者蛋白質的含量並無顯著差異。

【性味】 甘,溫。

①《救荒本草》:"甘。"

②《綱目》:"甘澀,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苦,溫。"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效與作用】 《綱目》:"補中益氣,厚腸胃。"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穇子

【出處】 出自《救荒本草》;1.《救荒本草》:穇子,生水田中,及下濕地內。苗葉似稻,但差短,梢頭結穗,彷彿稗子穗,其子如黍粗大,茶褐色。

2.《綱目》:穇子, 山東、河南亦五月種之。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莖,有三棱,如水中ZHE草之莖,開細花,簇簇結穗如粟穗而分數歧,如鷹爪之狀,內有細子,如黍粒而細,赤色。其稃甚薄,其味粗澀。

【拼音名】 Shān Zǐ

【英文名】 seed of Ragimillet

【別名】 龍爪粟、鴨爪稗、龍爪稷、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鴨距粟、野粟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穇子的種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eusine coracana(L) Gaertn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晒乾,搓下種仁,再晒乾。

【原形態】 穇子,一年生粗壯簇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cm,常分枝。葉鞘長於節間,光滑;葉舌先端密生長柔毛,長1-2mm;葉片線形,長30-60cm,寬5-10mm,下面光滑,上面粗糙或具柔毛。穗狀花序5-8個呈指狀著生稈頂,長5-10cm,寬8-10mm;小穗含5-6個小花,長7-9mm;穎堅紙質,先端急尖;第1穎長約3mm,第2穎長約4mm;外稃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背部具脊,脊緣有狹翼,長約4mm,具5脈,內稃狹卵形,具2脊,粗糙口鱗被摺疊,具3脈;花柱自基部即分離。果為囊果,種子近球形,黃棕色,表面皺縮;胚長為種子的1/2-3/4,種臍點狀。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我國長江以南及陝西、安徽、河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資源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及陝西、安徽、河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球形,直徑約1.5mm。種皮呈褐色,表面有不明顯的皺紋。種仁小,黃白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促生長作用:以 穇子代替米作大鼠飼料,可促進其生長;並使其肝中脂肪含量增高,而 穇子與米兩者蛋白質的含量並無顯著差異。

【性味】 甘;溫

【功效與作用】 補中益氣。主胃疾病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粥食或磨作面蒸食。

【各家論述】 《綱目》:補中益氣,厚腸胃。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穇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穇子條目的留言

--Shun8628 2016年7月8日 (五) 18:38 (CST)

留言:我基地大量供應高山穇子米、穇子種,淘寶店:【津潤土產】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