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巴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橘葉巴戟
Jú Yè Bā Jǐ
別名 橘葉雞眼藤、水冬瓜、椿根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主痢疾肺結核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橘葉巴戟

【別名】橘葉雞眼藤水冬瓜、椿根

【漢語拼音】ju ye ba j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

【功效】清熱解毒

【科屬分類】茜草

【主治】痢疾肺結核

【生態環境】生於海岸地。

【採收和儲藏】秋季挖根,洗淨,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西沙群島)、海南。

【動植物形態】海巴戟灌木至小喬木,除葉片下面的脈腋有束毛外,全部無毛,小枝粗壯,鈍口稜柱形。葉對生;葉柄長5-12mm;托葉長5-12mm,膜質:葉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長10-25cm,寬5-10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膜質。頭狀花序常與葉對生,球形,稀長橢圓形,多花;總花梗長1-2cm;萼筒長約3mm,先端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花冠筒長7-12mm,喉部被毛,先端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5-8mm;雄蕊5,稍伸出。聚合果長卵形或球形,長2.5-4cm,熟時白色或黃色,有時最下部的小核果的宿存花萼擴大成葉狀;小核卵形,扁平,邊緣有翅。花、果期1-7月。

性味】苦;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橘葉巴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