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寄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栗寄生
Lì Jì Shēnɡ
栗寄生
別名 柃寄生、螃蟹腳、吊蘭、胡龍鬚、方葉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
功效作用 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栗寄生為桑寄生亞灌木植物,高5-15cm。小枝扁平,通常對生。寄生於殼斗科櫟屬、柯屬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礬科、木犀科等植物上。國內外均有分布。植物的枝葉可供入藥,出自《植物名實圖考》,夏、秋季間採收,紮成束,晾乾。《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祛風除濕,養血安神。用於胃病跌打損傷。」

植物-栗寄生(圖1)

  

目錄

植物描述

形態特徵

亞灌木,高5-15厘米;小枝扁平,通常對生,節間狹倒卵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7-17毫米,寬3-6毫米,干後中肋明顯。葉退化呈鱗片狀,成對合生呈環狀。花淡綠色,有具節的毛圍繞於基部;雄花:花蕾時近球形,長約0.5毫米,萼片3枚,三角形;聚藥雄蕊扁球形;花梗短;雌花:花蕾時橢圓狀,花托橢圓狀,長約0.5毫米;萼片3枚,闊三角形,小;柱頭乳頭狀。果橢圓狀或梨形,長約2毫米,直徑約1.5毫米,淡黃色。花果期幾全年。  

生態環境

栗寄生(圖2)

生於海拔150-1700(-25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殼斗科櫟屬、柯屬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礬科、木犀科等植物上。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藏(波密)、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舟山)、台灣等省區。非洲衣索比亞、馬達加斯加;亞洲巴基斯坦、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大洋洲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藥用價值

中藥名稱

藥名 栗寄生

拼音 li ji sheng

栗寄生(圖3)

別名 柃寄生、螃蟹腳吊蘭、胡龍鬚、方葉子《湖南藥物志》,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藥材基源

為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的枝葉。  

中藥藥性

性味歸經】味苦、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主治】祛風濕;補肝腎行氣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頭暈目眩;跌打損傷。

【各家論述】

1.《湖南藥物志》:「治氣痛,打傷。」

2.《中國中藥資源志要》:「祛風除濕,養血安神。用於胃病,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藥方選錄

1.治氣痛:柃寄生3~15g,水煎服。

2.治打傷:柃寄生15~30g。水煎,兌酒服。(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品種考證

栗寄生(圖4)

栗寄生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云:「栗寄生,雲南栗樹上有之。長條下垂,扁莖密節,一平一側,參差互生,極類雕刻。每節左右,嵌以圓珠,與諸木寄生不同,而狀頗奇巧。」從描述及附圖觀之,其原植物與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相關的種

與栗寄生(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相關的種有:

狹莖栗寄生(變種)(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 var. fasciculata)

栗寄生(原變種)(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 Engl. var. japonica)

關於「栗寄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