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曇花莖
Tán Huā Jīnɡ
別名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主疔瘡癤腫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Tán Huā Jī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仙人掌科植物曇花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phyllum oxypetalum(D.C)Haw.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

【原形態】 灌木肉質植物,高1-2m。主枝直立,圓柱形,莖不規則分枝,莖節葉狀扁平,長15-60cm,寬約6cm,綠色,邊緣波狀或缺凹,無刺,中肋粗厚,無葉片。花自莖片邊緣的小窠發出,大形,兩側對稱,長25-30cm,寬約10cm,白色,干時黃色;雄蕊細間僅幾小時;花被管比裂片長,花被片白色,干時黃色,雄蕊細長,多數;花柱白色,長於雄蕊,柱頭線狀,16-18裂。漿果長圓形,紅色,具樅棱有汁。種子多數,黑色。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富含腐質的砂質土壤,喜陰濕和多霧環境,不宜暴晒,不耐寒。

資源分布:我國各地廣為栽培,熱帶地區可栽培於庭院,一般只作盆栽,溫帶地區栽培於溫室。

【性味】 酸;咸;性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主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曇花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