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欖
Fānɡ Lǎn
別名 三角欖
功效作用 清肺利咽;生津止渴。主咽痛咳嗽;煩渴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綱目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所屬卷:Canarium Stickman

所屬科:Burser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方欖

其它中文名:三角欖(廣西)。

文獻來源:Canarium bengalense Roxb. (1814) nom. nud. , (1832) descr. , Benn. in Hook.

描述欄位:喬木,高15—25米,胸徑75—120厘米。小核粗1—1.5厘米,有皮孔,幼部被稀疏的灰色短柔毛;頂芽粗大,被黃色柔毛;髓部厚,周圍有封閉的柱狀木質部束。有托葉,著生於葉柄上距葉腋0.5毫米處,鑽形,被柔毛,早落,但托葉痕凸起可見。小葉5-6(—10)對,被柔毛或無毛,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4.5—6厘米,堅紙質,表面無毛,背面被柔毛,脈上被平展的硬毛及柔毛,有時幾無毛;頂端驟狹漸尖,尖頭長1—1.5厘米;基部圓形,偏斜,常一側下延;邊緣波狀或全緣;側脈18-20(—25)對,彎拱,在背面凸起。花序(據Leenhouts)腋生,雌花序不詳,雄花序為狹的聚傘圓錐花序,長30—40厘米,近無毛,分枝長3-4厘米,稀疏的二歧分叉,具花約7朵。花長約7毫米,近無毛;萼長2毫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一半以上。花盤在雄花中為管狀,高1.5—1.8毫米,邊緣和外側密被直立的硬毛,在雌花中環狀,3淺裂,流蘇狀。雌蕊在雄花中小,密被絨毛。果序腋上生(距葉柄基部2-3厘米)或腋生,總狀,長5-8厘米,具果1—3。果萼碟形,3淺裂,直徑約8毫米,裂片稍反卷。果綠色,紡錘形具3凸肋,或倒卵形具3-4凸肋,頂端急尖或截平至下凹,遺有宿存柱頭,長4.5—5厘米,寬1.8—2厘米,無毛;果核急尖至鈍或下凹,切面銳三角形至圓形,核肋常突出達0.5厘米,核蓋厚1.5—3毫米,有中肋或無,種子1—2,不育室輕度或強度退化以至消失。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果可食。種子油可制肥皂或作潤滑油。木材用途同橄欖

關於「方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