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裂耳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裂耳蕨
Xīn Liè ěr Jué
別名 鳳凰尾巴草
功效作用 內熱腹痛;新鮮根莖一兩左右,加仙鶴草、堅漆柴(金縷梅科椎木)葉各四至五錢,水煎汁,早晚空腹服
英文名  
始載於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 Xīn Liè ěr Jué

【別名】 鳳凰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鱗毛蕨科新裂耳蕨根莖

【原形態】 新裂耳蕨,又名:革葉耳蕨。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50~100厘米。根莖直立,密生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0~30厘米,密生虹棕色卵狀披針形大鱗片和披針形及條形小鱗片;葉片披針形,革質,長50~70厘米,中部寬10~12厘米,2回羽狀分裂,沿葉軸密生條形鱗毛,羽片下面疏生棕色短鱗毛,下部羽片略短,中部的長5~8厘米,基部上側一小羽片較大,凸起而與葉軸並行,邊緣銳裂,其餘小羽片卵形,先端漸尖,全緣或有1~2個硬尖齒;葉脈羽狀分枝。孢子囊群大,圓形,生於背面中軸與葉緣之間。孢子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於林下或山谷中濕潤處。分布雲南、四川、陝西、甘肅和浙江等地。

【功效與作用】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內熱腹痛;新鮮根莖一兩左右,加仙鶴草、堅漆柴(金縷梅科椎木)葉各四至五錢,水煎汁,早晚空腹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關於「新裂耳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