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顱腦常見病CT表現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計算斷層攝影 >> 顱腦CT診斷 >> 顱腦常見病CT表現 |
放射診斷學 |
|
顱腦CT檢查的適應症是非常廣泛的。因為在顱腦病變診斷上,CT不但對佔位性病變能顯示出病理組織密度的高低、體積的大小和部位的深淺,對一些非佔位性病變或退行性萎縮性病變也能有所啟示。
(一)腦瘤
CT對確定有無腫瘤,並作出定位與定量診斷高度準確。定性診斷率也非常高。
常見腦瘤有膠質瘤(Glioma)腦膜瘤(Meningioma)、垂體瘤(Pituitary adenioma)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聽神經瘤以及轉移瘤等。可根據瘤體本身的表現和對周圍組織的影響進行定位和定性。常見腦瘤多有典型CT表現,70-80%的病例可作出定性診斷。例如惡性膠質瘤常見於低密度,增強掃描環狀增強,且壁上常見結節,周圍低密度水腫帶明顯。腦膜瘤多表現為均勻高密度,邊界清楚,且與顱骨、大腦鐮或小腦幕相連,增強掃描有明顯均勻增強效應。轉移瘤(metastatic tumor)呈多發灶、多在腦周邊,呈小的低、高或混雜密度,增強效應多明顯。鞍上有增強的稍高密度灶多為垂體瘤向鞍上延伸。顱咽管瘤多為混雜密度,往往有蛋殼樣鈣化。松果體瘤(Pinealoma)出現在松果體區,呈稍高密度並點狀鈣化、增強明顯,聽神經瘤(Acousticneuroma)為橋腦小腦角區的低或稍高密度病灶,有增強,同時可見內聽道擴大與破壞。由於CT表現的不是腫瘤細胞,因此,難於確定細胞類型。
(二)腦外傷
CT檢查腦外傷安全、迅速、方便、能確定腦挫傷、顱內血腫及其他合併症。
1.顱內血腫
根據出血部位分為腦內和腦外血腫,後者又分為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
(1)硬膜外血腫(Epidural hematoma)表現為顱骨內板下方梭形均勻高密度影,常有輕度佔位表現。兩周後,血腫內紅細胞及蛋白質逐漸被分解和吸收,其密度也相應下降為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外血腫常伴發局部骨折及頭皮下血腫。
(2)硬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表現為顱骨內板下方新月狀,薄層廣泛均勻高密度區。由於血腫體積大並以外周包繞和壓迫大腦半球,壓迫腦室,中線結構被推向對側。亞急性期,形狀不變,呈等密度,可藉助於灰、白質界線與顱骨間距離增寬來確定。
(3)急性腦內血腫表現為腦內圓形或不整形均勻高密度區,輪廓銳利,周圍有腦水腫。如血液流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則積血處呈高密度影。
CT對診斷多發與複合血腫較為可靠。
2.腦挫裂傷(Cerebral Contusion)
腦組織發生一定程度的挫傷、裂傷、出血和水腫等。單純挫傷以腦水腫為主,CT平掃見邊緣模糊的低密度區,病灶較大時可有佔位徵象。腦挫裂傷常合併腦內出血,平掃表現為邊緣模糊的低密度區有多發點狀及片狀緻密影。
(三)腦血管病
CT能及時確診腦血管病,如腦出血或腦梗塞,對迅速制定治療方案和改善預後有重要價值。
1.高血壓性腦內血腫
常見於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血腫好發基底節區或/和丘腦。CT表現為圓形、橢圓形高密度影。血腫的表現與病期有關。新鮮血腫為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的高密度區,2-3d後血腫周圍出現水腫帶;約一周後,血腫周邊開始吸收,呈溶冰狀;約4W後則變成低密度灶;2個月後則成為低密度囊腔。CT可反映血腫形成、吸收和囊變的演變過程。增強掃描於吸收期可見環狀增強,囊變期,則無增強。此外,可見佔位徵象。基底節區與丘腦的血腫易破入腦室,破入腦室外的大血腫死亡率高,預後差。有時伴發腦積水和病側腦室外擴大。主要由於腦脊液循環梗阻所致。
2.腦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腦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較常見,系供養區缺血、缺氧致腦組織壞死。發病24h內CT可無陽性發現;1-2W內由於缺血性腦水腫,累及皮質和髓質,多為楔形輕度低密度區,水腫範圍大時可有佔位徵象;2-3W病灶變為等密度,與腦水腫消失和巨噬細胞反應有關;4-6W病灶發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邊緣銳利的低密度區,鄰近腦室發生牽拉擴大,腦皮層溝增寬,甚至中線結構移向患側。
腔隙性腦梗塞(Lacunarinfarction)系因小的終未動脈閉塞,好發於基底節區和腦幹,表現為直徑小於1.0cm的邊緣清楚的低密度灶。
(2)出血性腦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因抗凝治療後血栓碎裂變小,向遠側遊動並再度發生栓塞,已壞死的血管因血液再通,動脈壓增高致血管破裂而出血。好發皮層和基底節區。表現為大片低密度區內出現點片狀高密度影。
3.腦動脈瘤(Aneurysm of brain)
好發於腦底動脈環,臨床表現為壓迫症状和瘤體破裂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直徑小於1.0cm時,CT平掃可不顯示。直徑小於5mm,即增強掃描亦難發現。較大的動脈瘤增強時呈圓形或類圓形緻密影。動脈瘤破裂出血,CT可顯示血液在蛛網膜下腔、腦內和腦室內分布情況。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為腦池、蛛網膜下腔瀰漫或局限性密度增高。
4.腦血管畸形
平掃時,小的腦血管畸形不易發現,較大病灶顯示為不均勻密度和不規則團狀影。有出血或鈣化則表現為高密度灶。如無血腫則無佔位變化。增強掃描常顯示輪廓清楚的團狀影或不規則形的密度較高的畸形血管影以及粗大迂曲的輸入和引出血管。
1.腦膿腫(Brain abscess)
CT對腦膿腫的診斷非常重要,既可確定膿腫的有無及其位置、大小、數目和多房性等,還可引導進行手術引流,並觀察膿腫的演變。病變多發生在灰白質交界處。在急性局限性腦炎階段表現為邊緣不清的低密度區及佔位徵象。膿腫形成後,則呈邊緣密度稍高中心密度低的病灶,周圍廣泛水腫。增強掃描可見膿腫壁呈薄的均勻一致的環形增強影,為膿腫壁上毛細血管充血和血腦屏障破壞所致。膿腫由急性轉為慢性的過程中,膿腫壁越來越清楚,周圍水腫帶變窄,最後完全消失。臨床上兒童和青少年癲癇常因小膿腫引起。
2.腦寄生蟲病
CT可直接顯示病灶特徵,常可確診。
(1)腦囊蟲病(Brain cysticercosis)
CT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小結節或卵圓形小囊狀低密度區,大小0.5-1cm。增強掃描見環狀強化。
(2)腦包蟲病(Brain hydatidosis)
CT表現為邊界清楚銳利的類圓形巨大囊性病灶,囊壁常有鈣化。周圍無水腫,有佔位徵象。無囊壁強化。
(五)其他
CT可直接顯示某些先天畸形和新生兒疾病,如結節性硬化,先天性腦穿通畸形囊腫,先天性四腦室中、側孔閉鎖和新生兒窒息等。
CT 還可用於腦瘤術後,化療和放療以及腦積水分流術後隨診觀察。
顱腦CT異常表現 | 五官CT診斷 |
關於「放射診斷/顱腦常見病CT表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