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篙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撐篙竹 | 中藥圖典 |
撐篙竹 Chēnɡ Gāo Zhú |
|
---|---|
別名 | 油竹、白眉竹、花眉竹 |
功效作用 | 清熱;除煩;止嘔;止血。主熱病煩渴;嘔吐;小兒驚厥;吐血;衄血 |
英文名 | Punting Pole Bambusa |
始載於 | 《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甘、苦 |
撐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 別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
禾本科(Gramineae)
一般特性:植株叢生,無刺,稈直立或莖直立,高達15米,徑6厘米,頂端不彎垂,出枝習慣低;節間圓柱形,密被小剛毛,常有白色條紋;稈材厚而堅實;枝多數,叢生而平伸,枝與小枝上的籜幼時紫色;稈籜的形狀和被毛變異大。
生態分布:廣東。
備註:為華南良竹之一,常見於廣東省的西北江,廣州近郊亦常栽培。竹材堅實,為棚架良材;又常用作船上的撐篙,故有此名。
撐篙竹(B.perariabilis McaClure)
別名:稿竹、泥竹、蝦須竹、油竹稈高10-15m,徑4-6㎝,節間長20-45㎝,壁厚達8mm,表面綠色,幼時被白粉和易落白色細毛;基部節間具黃白色條紋,節上環生灰白色毛環。分枝堅挺且低。稈籜綠色,具淡色縱條紋,厚紙質,籜鞘先端呈不對稱的圓拱形;籜耳明顯,均具皺摺,邊緣具流蘇狀捲曲遂毛,大耳橢圓形下延,約比小耳大1倍,小耳卵形;籜舌高2-5mm,邊緣鋸齒狀;籜葉直立,長三角形,背面無毛,腹面有細刺毛。葉片長披針形,長9-14㎝,寬0.7-2.5㎝,背面密生短柔毛。竹材堅實挺直,可作棚架、撐篙、農具、傢具及建築用材,亦可劈篾編織竹器,節間去皮適刮下中層為「竹茹」,可入藥用以清熱、治吐篾 小兒驚病等症。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河岸或低丘,喜疏鬆濕潤土壤。
|
出自A+醫學百科 「撐篙竹」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92%91%E7%AF%99%E7%AB%B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撐篙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