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梭花
|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岩梭花 | 中藥圖典 | 
| 岩梭花 Yán Suō Huā | |
|---|---|
| 別名 | |
| 功效作用 | 止咳平喘。主咳喘 | 
| 英文名 | |
| 始載於 | |
| 毒性 | |
| 歸經 | |
| 藥性 | 溫 | 
| 藥味 | 辛 | 
【拼音名】 Yán Suō Hu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riophorum comosum(Wall.)Nees
採收和儲藏:6-7月採花,晒乾。
【原形態】 叢毛羊鬍子草,多年生草本,高約14-80cm。根莖粗短。稈密叢生,鈍三棱形,直徑約1-2mm,基部具宿存的黑褐色葉鞘。基生葉多數,葉片線形,邊緣內卷,有細齒,向先端漸狹成剛毛狀,長於花序;苞片葉狀,線形;小苞片被針形,先端剛毛狀;長側枝聚傘花序傘房狀,長6-22cm,有多數小穗;小穗單生成2-5簇生,長圓形,長6-12mm;鱗片長圓形,基部的4枚鱗片內無花,有花鱗片稍大,長2-3mm,褐色,膜質,中肋呈龍骨突狀,先端有短尖;下位剛毛極多數;成熟時長於鱗片,長達7mm;雄蕊2,花藥先端具紫黑色、被針形短尖;柱頭3。小堅果長圓形,扁三棱,先端尖銳,有喙,深褐色,下部有棕色斑,長約2.5mm,寬約0.5mm。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岩壁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性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
【摘錄】 《中華本草》
| 
 | ||||||||||||||||||||||||||||
出自A+醫學百科 「岩梭花」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B2%A9%E6%A2%AD%E8%8A%B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 關於「岩梭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 目前暫無留言 | |
| 添加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