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枝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叉枝藻
Chā Zhī Zǎo
叉枝藻
別名 絲藻、軟骨紅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鮑魚菜、豬毛菜
功效作用 緩瀉。主慢性便秘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叉枝藻

【別名】絲藻、軟骨紅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鮑魚菜、豬毛菜

【漢語拼音】cha zhi z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

【功效】緩瀉

【科屬分類】育葉藻科

【主治】慢性便秘

【生態環境】生於中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生長盛期6-8月。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採摘,洗淨晒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各地沿海。

【動植物形態】藻體紫紅色,直立,叢生,軟骨質,扁圓,高4-10cm,寬1-1.5mm。二叉分枝3-4次,呈扇形。內層細胞小,髓部細胞大,界限明顯。囊果球形,生在頂端分枝上,3-4個排成一列,在枝的兩面隆起;四分孢子生在小枝上,呈不規則的四面錐形分裂。固著器小盤狀。

【功效分類】緩瀉藥

【藥材基源】為育葉藻科植物叉枝藻的藻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研末。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叉枝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