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發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內傷發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水濕郁遏或氣血陰陽虧虛為基本病機,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一般起病較緩,病程較長。臨床上多表現為低熱,但有時可以是高熱

凡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導致的發熱,均屬內傷發熱的範疇。

西醫學所稱的功能性低熱,腫瘤血液病、結締組織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發熱,和某些原因不明的發熱,在有內傷發熱的臨床表現時,均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目錄

內傷發熱的病因

1.肝經鬱熱情志抑鬱肝氣不能條達,氣鬱化火而發熱;或因惱怒過度,肝火內盛,以致發熱。其發病機理正如《丹溪心法.火》所概括的:「凡氣有餘便是火」。因此種發熱與情志密發相關,故亦稱「五志之火」。

2.瘀血阻滯由於情志、勞倦外傷等原因導致瘀血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壅遏不通,因而引起發熱,此為瘀血發熱的主要病機。此外,瘀血發熱也與血虛失養有關,如《醫門法律.虛勞淪》說:「血痹新血不生,並素有之血,亦瘀積不行,血瘀則榮虛,榮虛則發熱。」

3 .內濕停聚由於飲食失調、憂思氣結等使脾胃受損、運化失職,以致濕邪內生,郁而化熱,進而引起內傷發熱

4.中氣不足由於勞倦過度。飲食失調,或久病失於調理,以致中氣不足陰火內生而引起發熱,亦即現今所稱的氣虛發熱。

5.血虛失養由於久病心肝血虛,或脾虛不能生血,或長期慢性失血,以致血虛失於濡養。血本屬陰,陰血不足,無以斂陽而引起發熱。如《證治匯補.發熱》說:「血虛發熱,一切吐便血產後崩漏,血虛不能配陽,陽亢發熱者,治宜養血。」

6.陰精虧虛由於素體陰虛,或熱病日久,耗傷陰液,或誤用、過用溫燥藥物等,導致陰精虧虛,陰衰則陽盛,水不制火,陽氣偏盛而引起發熱。

7.陽氣虛衰由於寒證日久,或久病氣虛,氣損及陽,或脾腎陽氣虧虛,以致火不歸原,盛陽外浮而引起發熱。如《證治匯補,發熱》說:「陽虛發熱,有腎虛水冷,火不歸經,遊行於外而發熱。」

上述七種內傷發熱,大體可歸納為虛、實兩類。由肝經鬱熱、瘀血阻滯及內濕停聚所致者屬實,其基本病機為氣、血、水等鬱結壅遏化熱而引起發熱。由中氣不足、血虛失養、陰精虧虛及陽氣虛衰所致者屬虛,因氣屬陽的範疇,血屬陰的範疇,此類發熱均由陰陽失衡所導致。或為陰血不足,陰不配陽,水不濟火,陽氣亢盛而發熱;或因陽氣虛衰,陰火內生,陽氣外浮而發熱。.

內傷發熱的症状

內傷發熱一般起病較緩,病程較長,或有反覆發熱的病史。臨床多表現為低熱,但有時也可以是高熱,亦有少數患者自覺發熱五心煩熱,而體溫並不升高。一般發熱而不惡寒,或雖感怯冷但得衣被則冷感即減輕或消失。發熱持續,或時作時止,或作有定時。發熱的同時多伴有頭暈、神疲、自汗盜汗脈弱無力等症。因內傷發熱主要由於氣、血、水濕的郁滯壅遏或氣、血、陰、陽的虧損失調所導致,故在發熱的同時,分別伴有氣鬱血瘀濕郁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症状

診斷:

1.內傷發熱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多為低熱,或自覺發熱,表現為高熱者較少。不惡寒,或雖有怯冷,但得衣被則溫。常兼見頭暈、神疲、自汗、盜汗、脈弱等症。

2.一般有氣、血、水濕壅遏或氣血陰陽虧虛的病史,或有反覆發熱的病史。

內傷發熱的診斷

內傷發熱的檢查化驗

必要時可作有關的實驗室檢查體溫圖,以進一步協助診斷。

內傷發熱的鑒別診斷

內傷發熱主要應與外感發熱相鑒別。內傷發熱的診斷要點已如上述,而外感發熱表現的特點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發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發熱的熱度大多較高,發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兼有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脈浮等症。外感發熱由感受外邪,正邪相爭所致,屬實證者居多。

內傷發熱的併發症

本病病機比較複雜,可由一種也可由多種病因同時引起發熱。如氣鬱血瘀氣陰兩虛、氣血兩虛等。久病往往由實轉虛,由輕轉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損及氣、血、陰、陽,分別兼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而成為虛實兼夾之證的情況較為多見。其他如氣鬱發熱日久,若熱傷陰津,則轉化為氣鬱陰虛之發熱;氣虛發熱日久,病損及陽,陽氣盛衰,則發展為陽虛發熱

內傷發熱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實火宜清,虛火宜補。並應根據證侯、病機的不同而分別採用有針對性的治法。屬實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濕為主,適當配伍清熱。屬虛者,則應益氣養血滋陰溫陽,除陰虛發熱可適當配伍清退虛熱的藥物外,其餘均應以補為主。對虛實夾雜者,則宜兼顧之,正如《景岳全書.火證》所說:「實火宜瀉,虛火宜補,固其法也。然虛中有實者,治宜以補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若實中有虛者,治宜以清為主而酌兼乎補。」切不可——見發熱,便用發散解表及苦寒瀉火之劑。內傷發熱,若發散易於耗氣傷陰,苦寒則易傷敗脾胃以及化燥傷陰,而使病情纏綿或加重。

內傷發熱的護理

恰當的調攝護理對促進內傷發熱的好轉、治癒具有積極意義。內傷發熱患者應注意休息,發熱體溫高者應臥床。部分長期低熱的患者,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可作適當戶外活動。要保持樂觀情緒,飲食宜進清淡、富於營養而又易於消化之品。由於內傷發熱的患者常衛表不固而有自汗盜汗,故應注意保暖、避風,防止感受外邪

參看

關於「內傷發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