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與健康/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療原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免疫與健康》 >> 感染與免疫 >> 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療原則
免疫與健康

免疫與健康目錄

各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特效治療,但治療原則相似。由於致病的病毒不同,發病機制、病變性質、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和預後也有差異。不同病毒和不同臨床類型肝炎病人其具體治療措施雖有所側重,但在休息、營養和藥物治療的要求,原則上是相同的。

休息:注意動靜結合。一般在急性早期、慢性活動期、肝功明顯損害時,應臥床休息。休息可減少生理病理消耗,減輕肝負擔,有利於肝功能的恢復。過分強調臥床休息,可能加重病人精神負擔,也不利於機體新陳代謝。恢復期適當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胃、腸分泌功能,提高細胞代謝,增加機體抵抗力。但應根據病情恢復情況,逐步增加活動,以不引起疲勞為度。無症状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不必強調休息和脫離工作,但應加強定期觀察和隨訪。

營養:應根據病情合理調配飲食,注意飲食的質與量,急性期給予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的清淡飲食;慢性期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明顯者,酌情靜脈注射葡萄糖和維生素C等,直至能進食;血漿蛋白低者應給予高蛋白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每日總熱量在1700-2000卡左右。給予足夠營養,易為病人接受即可,但避免飲酒。

藥物: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種類繁多,應嚴格掌握給藥的針對性,根據病情選用一些適當的中、西藥,以減輕症状,促進肝功能恢復。由於各種藥物大多經肝分解代謝,長期大量服藥,特別是未經嚴格毒性實驗的藥物,常可加重肝負擔和引起不良反應。因此要慎重選用必需的藥物,用藥不宜過多,療程要恰當。已知對肝有損害的藥物如嗎啡氯丙嗪等應避免使用。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為自限性過程,如能早期診斷、適當休息、營養和一般支持療法,多數病人在3-6個月內能自愈。對臨床症状明顯或黃疸深重的急性肝炎病人,則靜脈給予高滲葡萄糖液、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並輔以其他藥物,如肝泰樂門冬氨酸鉀鎂中成藥(如茵陳蒿東加減)等。確有噁心嘔吐、腹脹者可給予多酶片胰酶滅吐靈等治療。一般急性肝炎病人與隔離期滿(A型肝炎至起病後3周,B型肝炎HBsAg陰轉,C肝HCV-RNA陰轉,戊肝至發病後2周)、臨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時可以出院。出院後仍應休息1-3個月,恢復工作後應定期複查觀察。甲型與戊型一般不變慢性。急性肝炎治療期間應細心觀察,防止重肝發生或慢性化。孕婦肝炎應密切觀察,慎用藥物,以免發生肝壞死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由於本病的發病機理極為複雜,不僅與病毒株毒力有關,而且與患者免疫系統效應和受染肝細胞數量等多種因素有密切關係。因此,慢性肝炎的治療亦較複雜。除抗病毒治療外,還應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和改善恢復肝細胞功能。

32 病毒性肝炎檢驗及其臨床意義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治療 32
關於「免疫與健康/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療原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