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葉白齒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偏葉白齒蘚
Piān Yè Bái Chǐ Xiǎn
別名  
功效作用 涼血止血散瘀止痛。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跌打損傷血瘀腫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Piān Yè Bái Chǐ Xiǎn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白齒蘚科植物偏葉白齒蘚植物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ucndon secundus(Harv.)Mitt.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植物體粗壯,黃綠色至青綠色。主莖橫展,具鞭狀枝和假根。支莖直立或傾立,少分枝,長3-6cm。葉三角披針形,基部卵形,上端漸尖,葉緣略反曲,尖部具細齒。無中肋。葉細胞卵形至狹長形,角細胞多數,方形或橢圓形,壁厚。雌雄異株蒴柄細長;孢蒴長卵形;蒴帽兜形,覆蓋全孢蒴。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樹榦上或岩石表面,四季均可生長。往往成片著生,群體厚達1.5-2.5cm。

資源分布:分布於吉林、遼寧、陝西、青海、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 淡;涼

【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散瘀止痛。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跌打損傷血瘀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孕婦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偏葉白齒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