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神經、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 >> 神經、精神疾病生化診斷 >> 蛋白質檢查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一)總蛋白

CSF是存在於腦室蛛網膜下隙內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正常CSF中的蛋白質80%以上通過超濾作用來自於血漿,但不同部位的CSF標本,其蛋白質有差異。正常不同部位CSF蛋白質總量為:腦室液50-150mg/L;腦池液150-250mg/L;腰池液150-450mg/L。CSF蛋白質總量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兒童為100-200mg/L,20-50歲約為150-450mg/L,老年人可達600mg/L。足月新生兒生後6天為300-2000mg/L,6-30天為300-1500mg/L,1-6個月為300-1000mg/L,早產新生兒4000mg/L。但正常成人超過450mg/L,一般是病理性的增高,可見於感染出血、佔位性病變及蛛網膜粘連等。多次電休克治療後可見CSF總蛋白質增高。

CSF蛋白電泳呈現前清蛋白含量異常增高時,多見於腦積水腦外傷腦萎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等疾病。含量下降見於腦內炎性疾病。CSF免疫電泳可提示血腦屏障滲透性改變的嚴重程度,如β-脂蛋白升高,證明滲透性明顯增加;α1-巨球蛋白升高,提示滲透性中等增加;IgA升高表示滲透性輕度增加:γ-球蛋白增高,常見於脫髓鞘性疾病(多發性硬化麻痹性痴呆)。

(二)蛋白指數

白蛋白指數 CSF中的白蛋白完全通過血腦屏障來自於血漿。其白蛋白指數計算公式為:

Gopocwr2.jpg


當指數<9時,認為血腦屏障無損害;若指數為9-14,有輕度損害;指數為15-30,中度損害;指數為31-100,嚴重損害;指數>100,表明屏障完全崩潰。

⒉IgG和白蛋白比率 在脫髓鞘疾病時,由於鞘內合成免疫球蛋白增加,CSF中免疫球蛋白亦增加,測定CSF中IgG和白蛋白比率對脫髓鞘疾病診斷有一定價值。

比率=CSF中IgGmg/dL/CSF中白蛋白mg/dL

70%多發性硬化病例比率>0.27。

⒊免疫球蛋白指數 CSF免疫球蛋白指數計算公式:

Gopoczto.jpg


指數參考範圍:0.30-0.77,指數>0.77,證明鞘內IgG合成增加,90%以上多發性硬化病例指數>0.77。

(三)特異性蛋白質

⒈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Protein)AD患者腦脊液中存在β-澱粉樣蛋白,測定該蛋白質對AD的診斷有重要價值。顱腦外傷亦可出現β-澱粉樣蛋白。

⒉APP(β-澱粉樣蛋白前體,β-AmyloidPrecursor Protein)AD患者腦脊液、血漿及血小板中均存在APP,為β-澱粉樣蛋白的前體物質。

⒊C反應蛋白 正常人腦脊液中無C反應蛋白,當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感染時,患者血清和CSF中C反應蛋白升高。

⒋β2-微球蛋白(β2-M)正常成人CSF中β2-M含量為11.5±37mg/L,當顱內感染癲癇腫瘤腦梗塞、格林-巴利症候群等疾病時可見β2-M含量升高。

⒌免疫球蛋白 CSF中IgG、IgA及IgM的檢測對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或鑒別診斷有意義,如結核性腦膜炎,IgA增高顯著;化膿性腦膜炎,IgM顯著增高;病毒性腦膜炎時IgA及IgM無明顯改變。

神經組織特異蛋白 測定神經組織特異蛋白首先需分離、純化及鑒定,再製備成多克隆或單株抗體,用雙部位放免法進行測定。①神經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增加,可見於Alzheimer型痴呆脊髓空洞症神經膠質瘤、腦星形細胞病、血管性疾病及海綿狀腦病。②髓鞘鹼性蛋白(MBP)增加,見於多發性硬化、髓鞘損傷性疾病。

32 神經、精神疾病生化診斷 | 酶活力測定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蛋白質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