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基因診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神經、精神疾病的生物化學 >> 神經、精神疾病生化診斷 >> 基因診斷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由於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分子生物學方法已成為神經精神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用於神經、精神性疾病的診斷。例如:Goate(1991年)通過PCR方法擴增APP基因,進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發現第17外顯子的第2149鹼基對位點發生C→T替換,使蛋白質多肽鏈的第717位點胺基酸發生Val→Ile,並且突變形成了一個的限制性內切酶位點,此位點可檢測Alzheimer患者APP基因的突變,作為基因診斷。用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DMD)基因的cDNA克隆檢測病人,證實DMD病人中有65%以上有缺失突變,5%有複製性突變,30%沒有基因缺失,後者可利用PCR方法擴增DMD基因內部多態性位點及DMD基因3』端小衛星的DNA(-CACA-)後,再用RFLP分析可檢測出攜帶者以及進行產前診斷。Gusella等人(1983年)從一個噬菌體載體克隆的人類DNA隨機片段中發現一個與亨迋頓病的缺陷基因位於第四對染色體上,這是人類第一次僅僅應用DNA標誌的連鎖分析將一種遺傳病的缺陷基因定位於特定染色體,並應用於臨床診斷

目前,用基因診斷的神經性疾病有苯丙酮尿症、亨迋頓病、Alzheimer病、粒線體肌病和腦肌病遺傳性共濟失調、神經肌肉病、神經纖維瘤病癲癇、X連鎖智力低下肝豆狀核變性等,其檢查方法常用分子雜交、RFLP及PCR等技術。

參看

32 神經遞質的檢查 | 妊娠的臨床生物化學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基因診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