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中華醫學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MA),中國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性學術團體。

1910年伍連德在報紙上曾發出成立醫學會的倡議,1915年2月,國內各地醫師31人在上海舉行中華醫學會成立大會。推選顏福慶為第一任會長。會址定在上海。當時共有會員 232人。11月,中英文並列的《中華醫學雜誌》創刊,第一卷第一期發表《中華醫學會宣言書》,宣布學會的宗旨為鞏固醫家友誼、尊重醫德醫權、普及醫學衛生、聯絡華洋醫界。1916年 2月在上海召開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學會章程,選舉伍連德為會長,並決定每兩年召開一次代表大會,隨即開展學術活動和組織工作,1917~1930年先後召開7屆會員代表大會。1932年4月中華醫學會與中國博醫會(1886年建立,首任會長為嘉約翰)舉行聯席會議,宣布兩會合併,仍稱為中華醫學會。同年 9月召開合併後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即第九屆大會),選舉牛惠生為會長。當時會員已達1500餘人。抗日戰爭時期,學會遷往重慶,1947年遷回上海。學會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開會員代表大會15次,成立的專科學會有內、外、婦、兒、醫史、衛生等11個,出版了《惠嘉二氏內科要覽》、《邁魏二氏外科手術》、《羅氏衛生學》、《高氏醫學辭彙》等書籍和《中華醫學雜誌》、《中華醫學雜誌外文版》、《中華健康雜誌》和《醫文摘要》等期刊。此時會員人數已達3000餘人。

1950年中華醫學會召開第16屆會員代表大會。大會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所確定的全國衛生工作方針,修改了學會章程,選舉傅連暲為理事長,總會會址由上海遷到北京。全國各省、自治區都設有分會。1951年1月,中華醫學會加入中華全國自然科學聯合會。1958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中華醫學會成為它的一個組成部分。50年代中期,專科學會已增到15個,主辦醫學期刊19種。1960年所有期刊因檢查工作一度暫停,隨後相繼復刊。國際醫學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屆會員代表大會時,會員(包括中醫105人)已達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學會組織遭到破壞,活動中斷。70年代初,逐漸恢復。在實行改革、開放之後,學會的會務和學術活動有較大發展,這也是學會工作最活躍的時期。開展學術交流,促進醫學科學發展仍是學會的主要任務。現在每年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 100個左右。學會還圍繞國家科研攻關項目和衛生工作的重點組織多學科、前瞻性的學術研討,通過科學論證,提供決策建議和諮詢。如對肝炎腫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對策建議。民間國際醫學交流也有較大發展,中華醫學會與世界醫學會及18個國際性專科學會建立了密切聯繫,同許多國家的醫學會進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國外來訪團組50多批,組織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20多批。學會每年在國內舉辦的國際會議和雙邊會議10餘個。學會對港澳地區交往非常密切。現又開展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台灣醫學會、台灣醫師公會、台灣全科醫師會等學術團體都應邀來大陸訪問,學會也派專家去台灣講學。

在國家機關職能轉變時期,學會主動承擔衛生部委託的任務。如承擔組織醫學科研成果的鑒定,科研基金招標,舉辦中青年學術交流和走向世界講座,藥物評價,診斷治療標準的論證,參與各種業務條例、制度的起草等工作。

加強繼續醫學教育,促進人才成長是學會新增加的任務。學會多次組織學術研討、參與制訂條例和崗位規範,積極推廣好的繼續教育經驗與做法。學會成立了中華醫學音像出版社,製作各種音帶、像帶和幻燈等音像教材。為加強信息交流,建立了圖書信息中心。為開展國際醫學交流積累資金,建立了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充分利用學會優勢,在堅持學會宗旨的前提下,積極開展科技諮詢開發,既推廣了科技成果、新技術、新產品,促進醫工、醫貿結合,又增加了經濟效益,為開展學會活動開闢了財源。

1989年 2月中華醫學會第20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修訂的會章明確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廣大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為促進我國醫學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醫學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促進醫學科技人才的成長提高,為提高我國人民健康水平而奮鬥。」

現在全國共有會員25萬人。各地市縣分會 386個、專科學會65個、學組139個。出版中華系列雜誌417種,並辦有學會機關報《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學會設學術會務部、編輯出版部、繼續教育部、對外聯絡部、科技諮詢部、圖書信息中心等辦事機構。

台灣也設有醫學會,出版兩種刊物:《台灣醫學會雜誌》(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灣醫學會繼續教育版》(月刊,始刊於1989年)。香港有香港醫學會,為獨立的組織,與中華醫學會有雜誌交換。澳門有中華醫學會澳門分會。

中華醫學會現有分會71個:醫史學會、內科學會、兒科學會、眼科學會、外科學會、婦產科學會、結核病科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放射科學會、衛生學會、皮膚科學會、口腔科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病理學會、物理康復學會、腫瘤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微生物免疫學會、醫學科學普及學會、勞動衛生職業病學會、麻醉科學會、檢驗學會、環境衛生學會、核醫學會、骨科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流行病學會、醫院管理學會、消化系病學會、呼吸系病學會、腎病學會、血液學學會、內分泌學會、傳染病寄生蟲學會、老年醫學學會、泌尿外科學會、醫學教育學會、計劃生育學會、風濕病學會、整形外科學會、醫學病毒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會、食品衛生學會、燒傷外科學會、神經外科學會、超聲醫學會、腫瘤放射學會、醫學遺傳學會、少兒衛生學會、小兒外科科學會、急診醫學學會、航空醫學學會、地方病學學會、高原醫學學會科研管理學會、圍產醫學學會、器官移植學會、航海醫學學會、醫學倫理學會、顯微外科學會、創作學會、視聽教育學會、行為醫學生物反饋學會、醫學美學美容學會、消化內鏡學會、糖尿病學會、高壓氧學會、肝病學會、疼痛學會、醫學雷射學會、科普學會。

醫學 - 醫學組織和學術團體
紅十字會 - 世界衛生組織 - 國際健康教育聯盟 - 國際護士會 - 中華醫學會 - 中華護理學會 - 中國防癆學會 - 中國藥學會 - 中國醫學科學院 -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 - 軍事醫學科學院
關於「中華醫學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