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7oe.jpg

整形外科學(plastic surgery)是外科學的一個分支,又稱整復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療範圍主要是皮膚肌肉骨骼創傷疾病,先天性或後天性組織或器官的缺陷與畸形。治療包括修復與再造兩個內容。以手術方法進行自體的各種組織移植為主要手段,也可採用異體、異種組織或組織代用品來修復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組織缺損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復生理功能和外貌。  

目錄

歷史

整形外科雖然是一個新興專業,只有近百年的歷史,但整復體表缺陷的手術可追溯到古代。例如公元前我國晉書上就有唇裂的記載,公元前6~7世紀印度即有鼻再造與耳垂修復的記載。19世紀從事整形外科手術者日益增多,範圍不斷擴大特別是皮片移植的出現及許多有關整形手術的著作問世,對整形外科向專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0世紀初期在治療一戰中以頜面部損傷占重要作用。

我國整形外科作為一門學科開始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一些醫學院紛紛成立整形外科,設置專科病床,收治各種類型的整形外科病人。朱洪蔭編著了《整形外科概論》,宋儒耀編著了《唇裂與齶裂的修復》、《手部創傷的整形外科治療》,以及孔繁祜編寫的《實用成形外科手術學》,張滌生主編的《整復外科學》和汪良能的《整形外科學》等陸續出版,為整形外科的普及與提高作出了很大貢獻。楊果凡、李吉等(1975年)首創的吻合血管前臂皮瓣游離移植,被國外同行譽為「中國皮瓣」。為了專業的發展與學術交流,我國整形外科與燒傷專業已於1982年正式成立了專業組,1985年整形外科學會正式成立。  

基本原則

無菌操作

在整形外科手術中無菌操作是一項必須嚴格執行的原則,由於任何感染都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整形外科手術操作較為複雜,手術時間較長,手術野不僅較廣泛,有時還涉及到兩個以上的手術野,因而創面暴露機會較多,感染的機會也就增多。尤其在組織移植時,被移植組織是一塊缺血的組織,在未重新建立血運前,對感染的抵抗力也勢必降低。故在整形手術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若移植組織一旦感染,就會前功盡棄,不僅移植組織感染壞死,還使受區受到破壞,從而使病人失去了僅有的整復機會。在修復或閉合一個鮮創傷創面時,同樣要求嚴格無菌操作,並且要把一個污染的創面處理成為一個清潔的創面,使皮片或皮瓣移植能得以完全成活,以保證局部功能的恢復。在面部涉及到鼻、眼、口腔等部位手術時,局部不易做到絕對無菌,但皮膚及口腔應做好術前準備,手術中至少應做到不使外源性的感染源引入手術野。無菌操作涉及有關手術的各個方面,每一操作細節,要求每個參與手術和準備手術器械物品的人,首先養成嚴格的無菌觀念,自覺地遵守與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無創技術

任何外科手術對組織都有一定的損傷與破壞作用,手術中每一動作都可能使無數細胞受到損傷與破壞,如過度夾持、擠壓、牽拉,乾燥或過熱的濕敷等,均使一層細胞或一部分組織壞死,這些壞死的組織將成為細菌培養基,即使不形成明顯的感染,至少在癒合時將形成瘢痕組織。手術者都要養成愛護組織的觀念。從組織學觀點著眼,任何軟組織、血管、神經淋巴管都是活體組織,任何擠壓或粗暴的處理都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損傷,形成繼發壞死,無創技術就是將這種損傷率降低到最低程度。手術者操作要穩、准、輕、快。刀、剪、縫針必須鋒利精巧。創面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不宜過長,隨時用濕鹽水紗布將創面覆蓋起來。但不可用過熱的鹽水紗布,尤其在止血時,常由於急切地希望止血,有時顧不上等待濕紗布冷卻,就急於將過熱的濕紗市壓敷於創面因而造成創面組織的損傷,這種損傷會影響創面癒合,但這是完全應該避免的。  

基本操作

切口 要求切口瘢痕細小、隱蔽、不影響功能。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1)皮紋與皺摺線 切口應與皺摺線一致,或順著表情線;(2)切口方向 一般也應選擇與神經、大血管平等的方向,但在顏面部要考慮皺線。

剝離 手術中應以銳剝離為主

止血 整形外科由於創面大,出血較多,故徹底止血是手術的重要步驟。電凝、壓迫、結紮止血及其止血帶止血等。

縫合 整形外科要求達到良好癒合,使傷口線平整成線狀而沒有增生突起或不規則的異形癒合瘢痕。目前效果最好的為皮內縫合法(皮膚切開呈梯形,即真皮表皮多切除一部分,這樣縫合好真皮層後,表皮處稍隆起,幾乎無張力)。  

引流

包紮固定 手術後的包紮在整形外科甚為重要。因為手術的成功或失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包紮與固定的好壞。

整形外科是用外科手術方法或組織移植的手段,對人體組織,器官的缺損,畸形進行修復延長和再造,以及對正常人形態的再塑造,達到形態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經過治療後,使因疾病,創傷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組織,器官缺損或畸形的患者,達到傷而不殘,殘者不廢;使健康人更英俊,更美麗.

美容外科是整形外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一個學科,因此又是現代醫學美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具有正常解剖及生理功能的人體進行形態的美學修整和再造.其治療內容常與整形外科交叉,利用外科手段對人體某些部分進行塑造,改善功能與外形以增進美感,均是他的範疇.  

舉例

戰爭不僅殺人,也使人受傷和毀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哈羅德.吉利德在英國建立了一個整形外科小組,來治療許多士兵受到的可怕的面部創傷。他是第一個儘可能使他的病人恢復正常面容的整形外科醫生。1932年,他僱用了一位紐西蘭外科醫生阿奇博爾德.麥金杜來給他當助手。

圖:今天,許多人接受整容手術。這類手術非常昂貴,並且往往是很痛苦的。這位婦女通過整容手術使她的鼻子變得小了一些。上面的照片是「術前」,下面的照片是「術

Bk7of.jpg

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一種新的傷亡形式。那些被擊落的飛行員的手和面部都被燒傷了。麥金杜將他們的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移植到燒傷的部位。他試圖重新修復他們的面部。這些人必須忍受幾年手術的痛苦。一位病人抱怨說:「我們不再是飛行員。我們成了整形外科醫生的豚鼠!」

麥金杜的病人組成了一個他們自稱為「豚鼠俱樂部」的團體。不久,該俱樂部擁有來自16個國家的600多名成員。

麥金杜開創的這項技術從那以後開始應用於其他嚴重燒傷的病人。

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燒傷皮膚所達到深度。一度燒傷只累及皮膚的表層,二度燒傷累及下面的真皮,三度燒傷則累及全皮膚。新皮膚只能從傷口的邊緣長出,所以大面積的燒傷需要植皮。  

整形外科改善眉間皺紋

從耳上方作切口越過頭頂到達對側作切口,隱藏於頭髮內。

可以切口可沿髮際線,走向頭皮中部。

癒合後切口的位置不明顯。

經額部上提手術切口,整形外科醫師可處理或切除部分引起眉間皺紋的肌肉,將過多的皮膚切除,眉毛上提到較愉快的位置。

另外一種額部上提技術使用內窺鏡,這是一種長長的細的管道,配備有照明和錄象設備。

內窺鏡使整形外科醫師可以看到額部皮下的一些結構,並進行操作。

內窺鏡技術的優點是切口小,但不能切除多餘的皮膚,故使用受到限制。

如果你要作上瞼手術切除多餘的皮膚,可利用同一切口處理眉間皺紋。

理解風險

額部上提術嚴重的併發症不多見。

每年有大量病人成功的進行額部上提術,未發現大的問題,對手術效果滿意。

我理解每個手術都有其風險,但我怎樣才能了解得更多一些,以便我作出抉擇?

手術的風險和潛在的併發症最好由醫師和你當面進行討論。

手術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血腫(皮下血液聚集,可能需要去除)、感染和對麻醉的反應。

術後可能感到眼睛乾燥或刺激,需要進行處理。

眼瞼皮膚的感覺可有短暫減退,或眼瞼功能受到影響,需要另外手術矯正。

手術前後你應該遵守醫師的醫囑和指示,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風險。

手術過程

整形外科醫師和所有工作人員的目標盡量使你的手術順利和舒適

參看

關於「整形外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