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第1行: 第1行:
 +
{{头部模板-中药材}}
 +
{{简要信息-药品
 +
|药名=海带
 +
|图片=
 +
|药名拼音=Hǎi Dài
 +
|别名=海马蔺、海草
 +
|英文名=
 +
|始载于=嘉佑本草
 +
|毒性=无毒
 +
|药性={{显示-中药药性|寒}}
 +
|药味={{显示-中药药味|咸}}
 +
|归经={{显示-中药归经|}}
 +
|功效作用=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治[[瘿瘤]][[结核]],[[疝瘕]],[[水肿]],[[脚气]]。}}
 +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褐藻门]](Phaeophyta) 游[[孢子]]纲(Phaeospophyceae)[[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科(Laminariaceae)海带属。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一种大型褐藻。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属[[冷温]]带[[海藻]]。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褐藻门]](Phaeophyta) 游[[孢子]]纲(Phaeospophyceae)[[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科(Laminariaceae)海带属。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一种大型褐藻。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属[[冷温]]带[[海藻]]。
第9行: 第23行:
 海带自然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岩礁上。其分布水层深度因海水水质而异:在日本北海道原产地,海水清澈而透明度大,通常在低潮线以下6~7米到13~15米左右,最深可达45米。中国沿海海水一般较混浊、透明度小,其自然生长的水层很浅,如烟台、青岛沿海海带仅在低潮线附近到以下1米左右。 但旅大沿海海水较清水域可达低潮线以下2~3米处。
 海带自然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岩礁上。其分布水层深度因海水水质而异:在日本北海道原产地,海水清澈而透明度大,通常在低潮线以下6~7米到13~15米左右,最深可达45米。中国沿海海水一般较混浊、透明度小,其自然生长的水层很浅,如烟台、青岛沿海海带仅在低潮线附近到以下1米左右。 但旅大沿海海水较清水域可达低潮线以下2~3米处。
-
 海带生活史中有两个不同的世代,即[[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为双相世代, 又称[[无性世代]]。孢子体成熟后,在叶片表面产生[[孢子囊]]群,[[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游孢子,放散、附着于基质后,成长为雌、[[雄配子]]体。在温度10℃、光照10小时、光强1000勒克斯左右的适宜条件下,雌、雄配子体约经2周时间即可形成卵囊和[[精子]]囊, 并排出卵和精子。 二者结合产生[[合子]]。合子可迅速成长成[[小孢子]]体。从游孢子形成到卵和精子排出为单相世代,又称[[有性世代]] (图1) 。[[雌配子体]]一般由1个[[细胞]]组成,成熟时形成卵囊,每个卵囊排出1个[[卵子]],雄配子体由多细胞组成,成熟时每个细胞形成1个精子囊,每个精子囊产生1个精子。
+
 海带生活史中有两个不同的世代,即[[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世代为双相世代, 又称[[无性世代]]。孢子体成熟后,在叶片表面产生[[孢子囊]]群,[[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游孢子,放散、附着于基质后,成长为雌、[[雄配子]]体。在温度10℃、光照10小时、光强1000勒克斯左右的适宜条件下,雌、雄配子体约经2周时间即可形成卵囊和[[精子]]囊, 并排出卵和精子。 二者结合产生[[合子]]。合子可迅速成长成[[小孢子]]体。从游孢子形成到卵和精子排出为单相世代,又称[[有性世代]]。[[雌配子体]]一般由1个[[细胞]]组成,成熟时形成卵囊,每个卵囊排出1个[[卵子]],雄配子体由多细胞组成,成熟时每个细胞形成1个精子囊,每个精子囊产生1个精子。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第17行: 第31行:
 筏式栽培的海带由于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线条件的改变,一般只能跨两个年度成长为一年生海带。秋季新成长的幼孢子体,在翌年3、4月间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长度一般可达2~3米。5、6月间叶梢产生孢子囊群,自然放散游孢子。在中国北方秋季水温下降到21℃以下时,叶片即产生大量孢子囊群。10~11月间大量放散游孢子后,迅速衰老死亡。
 筏式栽培的海带由于环境条件,特别是光线条件的改变,一般只能跨两个年度成长为一年生海带。秋季新成长的幼孢子体,在翌年3、4月间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峰,长度一般可达2~3米。5、6月间叶梢产生孢子囊群,自然放散游孢子。在中国北方秋季水温下降到21℃以下时,叶片即产生大量孢子囊群。10~11月间大量放散游孢子后,迅速衰老死亡。
-
 根据外部形态和[[生理]]特征,孢子体可分以下几个生长发育期 (图 2) :①幼龄期。一般从孢子体形成到5~10厘米左右。 这个时期叶片薄而平滑、无凹凸、无纵沟、呈褐色。在自然条件下,孢子体的形成和1~2厘米以下孢子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较强的光线;超过1~2厘米,生长需要的光照强度逐渐减弱。②凹凸期。俗称[[小海]]带期。孢子体长度达到 5~10厘米以上时,由于中带部[[表皮]][[分生组织]]分裂速度不均匀,叶片基部即出现方形凹凸。这时期长度生长速度较慢。在强光照或水质贫瘠的条件下能增加凹凸的程度并使凹凸期延长。③脆嫩期。俗称薄嫩期。海带长到 1米左右,叶片厚度逐渐增加,叶片基部变为平直,边缘波褶程度减轻,而原有凹凸部分的叶片因生长而逐渐推向藻体尖端。这时期叶片长度生长最快,在最适生长温度5~10℃下,每天平均生长可达3厘米以上。藻体需氮较多,海水含氮量要求达到50毫克/米<sup>3</sup>以上。由于叶片含水量多,质地脆而嫩,易折断,故称脆嫩期。生长部应避免过强的光照,否则会抑制长度生长。④厚成期。此时叶片硬而厚、有韧性、基部半圆形、色浓褐。当水温超过13℃左右时,长度生长减慢,光合作用产物大量累积,叶片含水量逐渐减少,干重量增加迅速。⑤[[成熟期]]。孢子体越夏后,不再继续生长,叶片表面普遍产生孢子囊群。成熟期也就是海带的繁殖期。⑥衰老期。孢子囊群大量放散游孢子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叶片表面粗糙,局部细胞逐渐衰老死亡。固着器和柄出现空腔,最后全部死亡。
+
 根据外部形态和[[生理]]特征,孢子体可分以下几个生长发育期:①幼龄期。一般从孢子体形成到5~10厘米左右。 这个时期叶片薄而平滑、无凹凸、无纵沟、呈褐色。在自然条件下,孢子体的形成和1~2厘米以下孢子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较强的光线;超过1~2厘米,生长需要的光照强度逐渐减弱。②凹凸期。俗称[[小海]]带期。孢子体长度达到 5~10厘米以上时,由于中带部[[表皮]][[分生组织]]分裂速度不均匀,叶片基部即出现方形凹凸。这时期长度生长速度较慢。在强光照或水质贫瘠的条件下能增加凹凸的程度并使凹凸期延长。③脆嫩期。俗称薄嫩期。海带长到 1米左右,叶片厚度逐渐增加,叶片基部变为平直,边缘波褶程度减轻,而原有凹凸部分的叶片因生长而逐渐推向藻体尖端。这时期叶片长度生长最快,在最适生长温度5~10℃下,每天平均生长可达3厘米以上。藻体需氮较多,海水含氮量要求达到50毫克/米<sup>3</sup>以上。由于叶片含水量多,质地脆而嫩,易折断,故称脆嫩期。生长部应避免过强的光照,否则会抑制长度生长。④厚成期。此时叶片硬而厚、有韧性、基部半圆形、色浓褐。当水温超过13℃左右时,长度生长减慢,光合作用产物大量累积,叶片含水量逐渐减少,干重量增加迅速。⑤[[成熟期]]。孢子体越夏后,不再继续生长,叶片表面普遍产生孢子囊群。成熟期也就是海带的繁殖期。⑥衰老期。孢子囊群大量放散游孢子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叶片表面粗糙,局部细胞逐渐衰老死亡。固着器和柄出现空腔,最后全部死亡。
==栽培==
==栽培==
第37行: 第51行:
===养成===
===养成===
-
 分苗后将苗绳挂在浮筏上进行养殖 (图 3) 。养成期在中国北方约需6~7个月,南方约5个月。生长的适宜水温为5~13℃。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适宜光照可通过调整苗绳在海中的设置深度、排放宽度和方式等获得。此外还须在整个养成阶段提供足够的氮肥。藻体在收割前一般可长到2~3米左右。
+
 分苗后将苗绳挂在浮筏上进行养殖。养成期在中国北方约需6~7个月,南方约5个月。生长的适宜水温为5~13℃。各生长阶段所需的适宜光照可通过调整苗绳在海中的设置深度、排放宽度和方式等获得。此外还须在整个养成阶段提供足够的氮肥。藻体在收割前一般可长到2~3米左右。
==收割和加工==
==收割和加工==
第44行: 第58行:
 海带的含碘量较高,干品一般在3~4‰,高的达6~7‰。经常食用海带可防治[[甲状腺肿]]症。此外,海带还可作为工业原料,综合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等。
 海带的含碘量较高,干品一般在3~4‰,高的达6~7‰。经常食用海带可防治[[甲状腺肿]]症。此外,海带还可作为工业原料,综合提取褐藻胶、[[甘露醇]]和碘等。
-
[[ 分类:农业]]
+
==参看==
 +
*[[ 中药学/昆布|《中药学》- 昆布]]
 +
{{中药材专题模板}}
 +
<seo title="海带,海带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海带_海带是什么_海带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 metak="海带,海带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海带,海带作用,海带功效,海带图片" metad="A+医学百科海带条目介绍什么是海带,海带有什么功效和作用,海带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海带等。【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Hǎi D&#224;i【别名】海马蔺、海草(《东北药植志》)。【来源】..." />

在2012年11月20日 (二) 16:56所做的修訂版本

海帶
Hǎi Dài
別名 海馬藺、海草
功效作用 軟堅化痰利水泄熱。治癭瘤結核疝瘕水腫腳氣
英文名  
始載於 嘉佑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海帶(Laminaria japonica),褐藻門(Phaeophyta) 游孢子綱(Phaeospophyceae)海帶目(Laminariales)海帶科(Laminariaceae)海帶屬。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一種大型褐藻。自然分布於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屬冷溫海藻

目錄

形態

藻體由葉片、 柄和固著器3部分組成。葉片帶狀,無分枝,色褐而富有光澤,有兩條淺的縱溝貫穿於葉片中部形成中帶部。柄為圓柱形,和葉片連接的地方略呈扁圓形,一般5~6厘米長。固著器位於柄的基部,由許多多次雙分枝的圓柱形假根組成,假根末端生有吸著盤,用以固定整個藻體。

分布水層和生活史

海帶自然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岩礁上。其分布水層深度因海水水質而異:在日本北海道原產地,海水清澈而透明度大,通常在低潮線以下6~7米到13~15米左右,最深可達45米。中國沿海海水一般較混濁、透明度小,其自然生長的水層很淺,如煙台、青島沿海海帶僅在低潮線附近到以下1米左右。 但旅大沿海海水較清水域可達低潮線以下2~3米處。

海帶生活史中有兩個不同的世代,即孢子體世代和配子體世代。 孢子體世代為雙相世代, 又稱無性世代。孢子體成熟後,在葉片表面產生孢子囊群,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游孢子,放散、附著於基質後,成長為雌、雄配子體。在溫度10℃、光照10小時、光強1000勒克斯左右的適宜條件下,雌、雄配子體約經2周時間即可形成卵囊和精子囊, 並排出卵和精子。 二者結合產生合子。合子可迅速成長成小孢子體。從游孢子形成到卵和精子排出為單相世代,又稱有性世代雌配子體一般由1個細胞組成,成熟時形成卵囊,每個卵囊排出1個卵子,雄配子體由多細胞組成,成熟時每個細胞形成1個精子囊,每個精子囊產生1個精子。

生長發育

海底自然繁殖的海帶一般跨3個年度,成長為二年生的海帶。一般在10~11月產生孢子囊群,並自然放散游孢子。新形成的孢子體逐漸長大,到晚春葉片長度可達0.5米左右。 夏季基本停止生長。秋季葉片梢部形成孢子囊群。到第 3年春天,葉片生長速度加快,在新生的和舊的葉片之間出現明顯的界線。6、7月間藻體可達3~4米。度夏時,藻體梢部脫落。秋季水溫下降,葉片全面產生孢子囊群,在10~11月大量放散游孢子,此後葉片迅速衰老死亡。

筏式栽培的海帶由於環境條件,特別是光線條件的改變,一般只能跨兩個年度成長為一年生海帶。秋季新成長的幼孢子體,在翌年3、4月間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峰,長度一般可達2~3米。5、6月間葉梢產生孢子囊群,自然放散游孢子。在中國北方秋季水溫下降到21℃以下時,葉片即產生大量孢子囊群。10~11月間大量放散游孢子後,迅速衰老死亡。

根據外部形態和生理特徵,孢子體可分以下幾個生長發育期:①幼齡期。一般從孢子體形成到5~10厘米左右。 這個時期葉片薄而平滑、無凹凸、無縱溝、呈褐色。在自然條件下,孢子體的形成和1~2厘米以下孢子體的生長發育需要較強的光線;超過1~2厘米,生長需要的光照強度逐漸減弱。②凹凸期。俗稱小海帶期。孢子體長度達到 5~10厘米以上時,由於中帶部表皮分生組織分裂速度不均勻,葉片基部即出現方形凹凸。這時期長度生長速度較慢。在強光照或水質貧瘠的條件下能增加凹凸的程度並使凹凸期延長。③脆嫩期。俗稱薄嫩期。海帶長到 1米左右,葉片厚度逐漸增加,葉片基部變為平直,邊緣波褶程度減輕,而原有凹凸部分的葉片因生長而逐漸推向藻體尖端。這時期葉片長度生長最快,在最適生長溫度5~10℃下,每天平均生長可達3厘米以上。藻體需氮較多,海水含氮量要求達到50毫克/米3以上。由於葉片含水量多,質地脆而嫩,易折斷,故稱脆嫩期。生長部應避免過強的光照,否則會抑制長度生長。④厚成期。此時葉片硬而厚、有韌性、基部半圓形、色濃褐。當水溫超過13℃左右時,長度生長減慢,光合作用產物大量累積,葉片含水量逐漸減少,乾重量增加迅速。⑤成熟期。孢子體越夏後,不再繼續生長,葉片表面普遍產生孢子囊群。成熟期也就是海帶的繁殖期。⑥衰老期。孢子囊群大量放散游孢子後,代謝機能逐漸減退,葉片表面粗糙,局部細胞逐漸衰老死亡。固著器和柄出現空腔,最後全部死亡。

栽培

海帶一般採用筏式栽培,其工序可分為育苗、暫養、分苗和養成等。

育苗

當海帶達成熟期並放散出遊孢子後,一般在6月底、7月初(中國北方)或8、9月(中國南方),用棕制苗繩或竹製育苗器採集孢子,在人工控制低溫的育苗池中進行育苗(水溫6~10℃)。 育苗池的池水須流動,水溫依不同生長階段而異。室內光照可採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均可。當秋季海面水溫降至20℃時,將苗繩或育苗器移到海面暫養。

暫養

將移到海面的幼苗培育至長10~15厘米的分苗標準的階段。暫養應選擇風浪小、水流暢通、浮泥和雜藻少、水質較肥沃的海區進行。暫養過程中要及時折簾以防幼苗過於密集、互相遮光而影響生長,還要根據海區的透明度不斷調節幼苗所處水層。一般剛下海時略深,達1.5米左右,後逐漸升高以促使幼苗生長。

分苗

達到分苗標準的苗應及時拔下,立即以3~5厘米的間距夾在棕繩上,並掛于海中養成。

養成

分苗後將苗繩掛在浮筏上進行養殖。養成期在中國北方約需6~7個月,南方約5個月。生長的適宜水溫為5~13℃。各生長階段所需的適宜光照可通過調整苗繩在海中的設置深度、排放寬度和方式等獲得。此外還須在整個養成階段提供足夠的氮肥。藻體在收割前一般可長到2~3米左右。

收割和加工

海帶生長到厚成期的後期就可開始收割。可先收海帶生長良好的苗繩,或間收苗繩上大的海帶而保留小的。收割後的鮮海帶一般直接晒乾(淡干)。淡干品色澤好、質量高,但加工時間受天氣變化的制約,因此還採用鹽干法。鹽干是將鮮海帶鹽腌後再晒乾,但產品加工工序多、晒乾時間長、營養損失大、質量較差。不論淡干還是鹽干均要求當天晒乾,以防降低質量。淡干品的含水量不超過26%,含沙、雜質不超過2%;鹽干品的含水量不超過34%,含鹽硝、沙、雜質在 4%以下。

海帶的含碘量較高,干品一般在3~4‰,高的達6~7‰。經常食用海帶可防治甲狀腺腫症。此外,海帶還可作為工業原料,綜合提取褐藻膠、甘露醇和碘等。

參看

關於「海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