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卷四/病形脈診第二(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針灸甲乙經》 >> 卷四 >> 病形脈診第二(下)
針灸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目錄

黃帝問曰∶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對曰∶心脈急甚為螈 ;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時唾血。大甚為喉;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少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經絡有陽維陰維)厥,耳鳴癲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止。大甚為頸腫;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 (一作漏),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甚能善酸。


肝脈急甚為惡言(一作忘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履杯。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大甚為內癰,善嘔衄;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少腹。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滑甚為疝,微滑為遺溺。澀甚為溢飲;微澀為螈 攣筋。


脾脈急甚為螈 ;微急為鬲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仆;微大為疝氣,腹里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滑甚為 癃;微滑為蟲毒 腹熱。澀甚為腸 (一作潰);微澀為內潰,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痿癲疾;微急為奔豚沉厥,足不收,不得前後。緩甚為折脊;微緩為洞泄。洞泄者,食不化,下嗌還出。大甚為陰痿;微大為石水,起臍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為洞泄;微小為消癉。滑甚為 (一作癃 );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視黑丸。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


曰∶病亦有甚變(一作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而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而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刺緩者,淺內而疾髮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髮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去其熱;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髮針,疾按其 ,無令出血,以和其諸脈;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之以甘藥。


曰∶五臟六腑之氣,滎俞所入為合,今何道從入,入安從道?曰∶此陽明之別入於內,屬於腑者也。曰滎俞與合,各有名乎?曰∶滎俞治外臟,經合治內腑。曰∶治內腑奈何?


曰∶取之於合。合各有名乎?曰∶胃合入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按大腸合於曲池,小腸合於小海,三焦合於天井,今此不同者,古之別法也。又詳巨虛上廉乃足陽明與小腸相合之也。與胃合三里,膀胱合委中,膽合陽陵泉,以脈之所入為合不同。三焦合委陽。委陽者,乃三焦下輔 也,亦未見有為合之說)。曰∶取之奈何?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取之;委中者,屈膝而取之;陽陵泉者,正立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諸外經者,揄伸而取之。


曰∶願聞六腑之病?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堅若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32 病形脈診第二(上) | 三部九候第三 32
關於「針灸甲乙經/卷四/病形脈診第二(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