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卷四/病形脈診第二(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針灸甲乙經》 >> 卷四 >> 病形脈診第二(上)
針灸甲乙經

針灸甲乙經目錄

黃帝問曰∶邪氣之中人奈何?高下有度乎?岐伯對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身半以下者,濕中之;中於陰則留腑,中於陽則留臟。曰∶陰之與陽,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也,如環之無端。夫邪之中人也,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人之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熱飲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首則下陽明,中於面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中於陰者,常從臂始。夫臂與 ,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於其陰也。曰∶此故傷其臟乎?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故邪入於陰經,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容,故還之於腑。是故陽中則留於經,陰中則留於腑。曰∶邪之中臟者奈何?曰∶恐懼憂愁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能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


曰∶五臟中風奈何?曰∶陰陽俱相感,邪乃得往。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下出於胃而走唇舌而為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濃,其肉堅,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虛邪之中身也,洒淅動其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存若亡,有形無形,莫知其情。夫色脈與尺之皮膚相應,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不得相失,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根死則葉枯矣。故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鉤,色黃者其脈代,色白者其脈毛,色黑者其脈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則死矣;得相生之脈則病已矣。曰∶五臟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曰∶調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澀,而病形定矣。曰∶調之何如?


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大;脈沉者,尺之皮膚亦沉;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十全其九;行二者為中工,十全其七;行一者為下工,十全其六。尺膚溫(一作滑)以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 也。安臥脫肉者,寒熱也(一本下作不治)。


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鱗者,水 飲也。尺膚寒甚脈急(一作小)者,泄少氣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一作病且出)也。尺膚燒炙人手(一作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尺膚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也。尺堅大脈小甚則少氣, 有加者,立死(《脈經》雲∶尺緊於人迎者少氣)。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廉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手所獨熱者,腰以上(一作下)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掌中熱者,腹中熱也。掌中寒者,腹中寒也。魚際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也。


曰∶人有尺膚緩甚(一雲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曰∶此所謂狐(狐,《素問》作疹)筋。狐筋者,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32 經脈第一(下) | 病形脈診第二(下) 32
關於「針灸甲乙經/卷四/病形脈診第二(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