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陽明病,病名。以胃家實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變。六經病之一。《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胃家指腸胃而言,實為邪氣實。陽明病一般主里、熱、實證辨證有經證、府證之分。陽明經證系因無形邪熱熾盛於經,證見身大熱,汗大出,大煩渴,脈洪大等,治宜清熱保津,用白虎湯等方。陽明府證為有形燥實熱結於腑,證見潮熱譫語腹滿痛、不大便、脈沉實等,治當攻下燥實,清除熱結,用三承氣湯等方。

一、臨床表現

傷寒論》說:「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陽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現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脈大等證,就叫陽明病。陽明病分經證和腑證二類;陽明經證是邪在胃中的病變;陽明腑證是邪在大腸的病變。

二、病理機制

1.陽明經證:外邪入里化熱,熱與燥相合於胃中,以致消爍津液,出現身熱、汗出、口渴引飲、脈洪大等。

2.陽明腑證:外邪人里化熱,與大腸的燥熱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結成實,阻滯於中,即產生潮熱、譫語、便秘腹滿而痛、脈沉實等證。

三、治則方藥

當其高熱散漫之際,則以寒涼藥清熱為治,所以陽明經證主要用清法,可選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熱方劑;若熱與實結於大腸則以寒下藥為治,急下存陰,爭取時間,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證主要用下法,可選用苦寒瀉下的方藥。

1.陽明經證治法:陽明經證是里熱蒸騰所致,表裡俱熱,所以治宜石膏湯

2.陽明腑證治法:陽明腑證是邪熱已與大腸糟粕搏結成實熱證。治療的目的是排除燥實,清肅里熱。由於病變有輕重緩急的不同,所以陽明腑證的治法有三個子:調胃承氣湯為瀉下緩劑,是治療腑實初起,結而未實,或津液受損以燥熱為主的證候,小承氣湯是治療腑實以痞滿實為主;大承氣湯是治療腑實以痞滿燥實為主。

「實則陽明,虛則太陰」,這是一句有實踐經驗的中醫諺語。陽明病可以轉變為太陰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強到減弱的表現,預後不良;太陰病也可以轉變為陽明病,則表示抗病力由弱轉強,預後佳良。

傷寒論六經病
太陽病 - 陽明病 - 少陽病 - 太陰病 - 少陰病 - 厥陰病
關於「陽明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