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豆黃
Dòu Huánɡ
別名 大豆黃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健脾益氣。主濕痹關節疹痛;脾虛食少;胃脘妨悶;陰囊濕癢
英文名 Black soybean product
始載於 食療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藥味

豆黃 (《食療本草》)

異名大豆黃(《千金方》)。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黑色的種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目錄

植物形態

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總狀花序腋生;苞片小苞片披針形,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製法

《綱目》:用黑大豆一斗,蒸熟,鋪席上,以蒿覆之,如盫醬法,待上黃,取出晒乾,搗末收用。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功用主治-豆黃的功效

孟詵:主濕痹、膝痛,五藏不足氣,胃氣結積;益氣,潤肌膚。

末之收盛,煉豬膏為丸服之,能肥健人。

②《綱目》:生嚼塗陰癢汗出。  

選方

①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食:大豆黃二升,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上二味,治下篩,飲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千金方》麻豆散) ②治跌打、頭眼青腫:大豆黃末,和敷之。

(《千金方》)

關於「豆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