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三叉神經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幾種神經系統疾病與營養 >> 三叉神經痛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周圍神經病,多發生於中年和老年人。

36.6.1 病因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可繼發於局部感染三叉神經所通過骨孔的骨膜炎上頜竇炎額竇炎篩竇炎齒齦炎、扁桃腺炎中耳炎和顱底蛛網膜炎等)、外傷顱底骨折、下頜外傷或瘢痕形成)、三叉神經所通過的骨孔狹窄、腫瘤(三叉神經根及半月神經節腫瘤、小腦橋腦角腫瘤、膽脂瘤)、血管畸形(橋腦和延髓部位的動脈瘤)、血液循環障礙(主要見於老年人,因動脈硬化缺血所致)。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指目前尚未能發現病因,客觀檢查無陽性體征者。

36.6.2 臨床表現和特點

三叉神經痛是沿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的發作性疼痛。上頜支和下頜支常受損,而眼支較少罹患。絕大多數為一側性,右側較左側稍多見。有時可累及二支,但很少三支同時罹患的。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有以下特點:

(1)發作性劇痛突如其來的劇烈的疼痛發作,有一定的誘因,如說話、打呵欠、刷牙、漱口、洗臉、刮鬍子、咀嚼吞咽等動作,尤其是進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時均可誘發,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可使發作加重。白天發作較晚間多。

(2)有板機點(激痛點)輕微刺激臉或唇、舌、齒齦、鼻翼的某一點,即可引起疼痛的暴發,這一導致發作性劇痛的過敏點稱板機點。疼痛由板機點開始,沿三叉神經某分支分布區放射,不超過正中線,呈燒灼樣或撕裂樣、電擊樣、刀割樣、針刺樣劇痛,患者常張口、咂舌,用手掩蓋患側臉部,表情十分痛苦,坐立不安,嚴重時伴有痛性痙攣。有時在睡眠中痛醒。

(3)持續時間短 通常發作持續時間短,每次僅數秒鐘至1~2min或更長,疼痛的消失也很突然。可有間歇性,也可連續發作。

(4)伴有血管-植物神經症状發作嚴重時患側臉紅、出汗、瞳孔散大、流淚、鼻粘膜充血、流鼻涕、唾液分布增多,患側皮膚溫度增高、腫脹。若病程較久且發作頻繁者,可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如局部皮膚粗糙、眉毛脫落角膜水腫和透明度下降,有時產生麻痹性角膜炎。

(5)反覆發作三叉神經痛往往反覆發作,發作頻繁者一天可達數十次或上百次,甚至更多,患者極為痛苦。

疼痛可開始於一支,以後向其他支擴展,但也可局限於一支而持續數年。部分病例可以自然緩解。

36.6.3 營養治療

神經組織中含有糖脂,而碳水化物糖蛋白粘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維持正常神經功能需要糖。因此,三叉神經痛的患者需要高碳水化物飲食來供給能量及保護神經功能,每日需要350~400g。

脂肪是組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特別是磷脂和固醇等,腦和外周神經組織都含有鞘磷脂(Sphingomyelin),磷脂對動物生長發育很重要,並且也能增加腦的免疫能力。脂肪可多用植物脂肪,以避免膽固醇升高。

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對保護顱神經損害很重要。維生素B1是脫羧輔酶的主要萬分,在碳水化物的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神經炎,因為神經是燃燒及消耗糖的組織,若缺乏維生素B1,會引起乳酸堆積,侵入腦部,毒化中樞神經系統,使腦組織消耗氧的能力減弱,以至引起暫時性的痙攣。而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等都是神經炎的表現。成年人每日維生素B1供給量為1.2~1.8mg,治療量100mg。維生素C供給量為75mg,治療量200~300mg。

膳食製備時,禁食刺激懷食物,如洋蔥、生蔥、大蒜鮮柿椒、韭菜、蒜黃等。禁用刺激性調味品,如干辣椒五香粉、芥末、咖喱粉等。禁飲各種酒類。膳食溫度要適宜,不要過冷或過熱,以避免化學物理刺激,引起劇烈融洽。若刺激感覺纖維,易引起面部神經感覺減退及三叉神經疼痛。並能刺激動物支神經,加劇咀嚼肌萎縮

飲食供應方式可給流質,每日~6餐,應配製高蛋白、高糖液體食物,如牛奶沖藕粉,牛奶沖蛋花,雞湯甩蛋花、肉鬆過籮粥等厚流質,使患者有飽足感。或用高速度搗碎機,將麵條、米飯、粥、餃子、炒菜、紅燒肉等,皆可搗成乳糜狀食物,供患者食用。

參看

32 肝豆狀核變性 | 營養缺乏性神經病 32
關於「營養學/三叉神經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