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附屬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信息概要:

目錄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地圖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地圖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於技術原因,部分醫院位置可能不精確,本地圖僅供參考。 本地圖顯示的位置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梅園東路181號 郵政編碼: 351100。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概況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前身系莆田聖路加醫院、莆田醫院,創建於1896年(清光緒廿二年),是一所設備先進、管理科學、運作規範、學科齊全,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現為國家三級乙等醫院、愛嬰醫院、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傷員救治定點醫院福建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福建中醫學院教學醫院、福建中醫學院及武漢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國際愛心網路醫院等。
  醫院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在城郊征地180畝建設新區,一座以「三甲」標準建設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將巍然屹立在興化大地上。

簡介

Bkpnc.jpg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是一所跨越三個世紀的百年老院,是福建省最早的醫院之一,創建於1896年(清光緒廿二年),前身系英國教會創辦的「興化聖教醫院」, 1912年改稱為「莆田聖路加醫院」,並附設了「聖路加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接辦,改名「莆田醫院」。百年歷程,醫院幾經更名,於2003年升格易名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成為本科院校莆田學院的直屬附屬醫院。2009年11月,我院與南方醫科大學建立非直屬關係,掛牌為「南方醫科大學附屬莆田醫院」,實現了資源共享。現為國家三級乙等醫院、愛嬰醫院、國際愛心網路醫院、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傷員救治定點醫院福建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福建中醫學院教學醫院、福建中醫學院及武漢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醫院概況

醫院開放床位800張,年門診量逾7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2.6萬多人次,年手術例數近萬例,居全市之首。醫院學科齊全,專業技術力量雄厚。設有63個科室(其中25個臨床科室18個病區30餘種專業),8個臨床教研室和莆田學院骨科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腫瘤研究所。現有職工1300餘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逾200人,碩士生導師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0餘人。

醫院設備先進,技術領先,科研碩果累累。擁有核磁共振、多層螺旋CT、DSA、C臂X光機、彩超、DR、C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大中型精密醫療設備200多台件,設備總值上億元。能開展心、胸、肺、腦、肝、胰、腎、胃、脊柱等大型手術及顯微外科手術、微創手術、內窺鏡介入治療等新技術,整體診療技術市內領先,部分項目達國內、省內先進水平。近年來有61項科研項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其中衛生部科技二等獎1項,省政府科技獎2項,省醫藥衛生及護理科技獎2項,市政府科技一等獎4項,另有52項科研項目分獲歷屆市政府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醫院的臨床教學歷史悠久,醫療、教學相得益彰,擁有一支基礎理論紮實、專業技術精良的師資隊伍。歷年來共接納大、中專院校來院實習,培訓、進修各類衛技人員萬人以上,以優良的教學質量獲得社會的廣泛信任。

目前,醫院已在城郊征地180畝建設生態型新院區,工程嚴格按「三級甲等」醫院標準設計,不但力求功能齊全、設施一流,而且追求環境和綠色文化內涵,一座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將巍然屹立在興化大地上。

院史人物

余 文 光

(1901~1982)

余文光,外科學家、教授。1901年6月生於福建省莆田縣。

192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24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學學位;1926年返國任聖路加醫院外科醫師;1932年二度留英攻讀F.R.C.S學位(英國愛登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學位),1933年底回國;1937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之職;1949年任杭州廣濟醫院外科主任,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醫院,改名為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余先後任副院長、代院長、院長。他還是浙江省醫學會理事長、外科分會理事長、浙江醫科大學外科教研室主任。1978年兼任浙江省科委顧問,1979年當選為浙江省政協常委。同時,他還是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和浙江省副主任委員。

余文光著有:《胰頭切除術》中、英文版;編譯《臨床生理學概要》第一、二版;,《大腸癌流行病學的普查結論》英文版等著作。

余文光是福建省(1926)第一個介紹並變革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畢氏Ⅱ式手術 的外科醫生,解放後又在浙江省普及了這一術式;他是中國最早對胰頭癌施行whipple氏手術法的外科醫師;他還將脾腎分流手術用於門靜脈高壓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對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在實驗外科領域,他是中國最早對動脈修補物(即人造血管)的研究者之一,在浙江,他首次利用絲織的oylon血管治癒了一名經腹股溝部巨大腫瘤切除的患者,使其肢體免於截肢。

1982年12月,余文光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2歲。

華 實

(生卒年不詳)

華實,漢名華秋庄,英國蘇格蘭人。畢業於劍橋大學,獲碩士學位。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來華,清宣統元年(1909年)隨雷騰來莆,任「興化聖教醫院」外科醫師。他擅長外科,使醫院外科有了長足發展;清宣統三年(1911年),華實接任院長。

民國元年(1912年),醫院改稱「聖路加醫院」,恰逢華實父母從英倫來莆遊覽,捐資2萬餘銀元,擴建男女病房、門診部及醫師護士宿舍並添置病床、擴充設備。同時,他還在城郊下墩村購置110畝田地,建下墩田莊,外圍挖渠灌溉,30畝荔枝成林、80畝田地出租,作為醫院經費。民國二年(1913年),華實設置產科,提倡科學接生,減少分娩死亡率。民國四年(1915年),華實又附設護士助產學校(解放後,人民政府接辦改稱「莆田衛校」),學制三年。民國七年(1918年),向中華護士會申請增設聖路加產科學校,學校經費由醫院支出,學生畢業後持畢業證書可獨立開業或到南洋謀生。

民國七年(1918年),華實偕余景陀(余文光之父)等在聖路加醫院首倡成立萬國紅十字會臨時支會,在仙游建立臨時分療所。次年,上海總會函令改稱中國紅十字會莆仙分會。民國十一年(1922年),華實參加了中國紅十字會在上海舉行的第二次全國會員大會。同年,仙游分會分出,單獨成立。莆田分會開展的主要工作是針對南北軍在莆仙戰亂時進行救護訓練、防疫注射、收容戰爭傷病員、成立後方醫院、分發救濟物資等。

華實還重視襄助莆田民生公益事業。在莆期間,他多次積極募款,先後捐修木蘭陂、東角堤、玉湖堤等防洪水利工程,捐建溝下橋、玉塘橋及長達數十里的松嶺山道等交通設施,讓莆田百姓廣受其益,深得社會各界稱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華實任滿返回英國,莆田各界人士籌募五萬餘元建「華實產科院」(後為傳染科病房),以示紀念,並夾道歡送。從此,華實再無重返莆田之行。

陳 寵 耀

(1913-2002)

陳寵耀,主任醫師,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專家。1913年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193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系助教,1940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內科主任,1948年赴英國攻讀熱帶病學和內科學,並獲英皇家內外科學會的熱帶病及衛生文憑。1950年3月回國,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及附設高級護士助產士職業學校校長之職,1985年任莆田縣醫院名譽院長,他是福建省衛生系統任期最長的院長之一。他還兼任中華醫學會福建省分、二屆常任理事、莆田地區及莆田市第一屆醫學會理事長、第二屆名譽理事長、福建省科協第一、二屆委員、莆田市科協第一、二屆顧問、福建省自然辨證法研究會第一至三屆理事、莆田縣政協第二至六屆副主席及莆田市、縣紅十字會、醫學會、科協、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的主要職務。

陳寵耀1957年首次在本省報導了蠶豆病;1963年他和林壽鏗主任在福建省首次報導了一例流行性出血熱,並對其進行研究,後獲省衛生科技二等獎;1972年他率先在福建省衛生系統中推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他曾校譯了英文版《內分泌疾病外科治療》等書籍。

陳寵耀1986年被評為中國紅十字會先進會員;1987年獲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評為福建省科協先進工作者;此外,他還獲得市、縣多項榮譽。

2002年7月,陳寵耀因病逝世,享年89歲。

陳 國 熙

(1915~ )

陳國熙,外科學家、教授。1915年8月出生於莆田縣,1933年考入福建協和大學醫學預科,1936年入北平協和醫學院學習,1941年畢業,並由美國紐約醫學院授予博士學位,是年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助理醫師。1943年回到莆田聖路加醫院,先後任外科醫師、外科主任、醫務處主任兼外科主任,1949年10月至12月代理院長,1956年12月調任福建醫學院任附屬醫院副院長、外科副教授。1959年任附屬醫院院長,1960年任福建醫學院醫療系主任兼附屬醫院院長。1972年下放邵武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1973年11月調任福建醫科大學校革委會副主任、醫療系主任、附屬醫院革委會主任。1978年學校恢復福建醫學院舊名,任副院長、外科教授,1983年退居二線任福建醫學院顧問。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的先進設備

擁有核磁共振、螺旋CT等大中型精密醫療設備150多台件,總值上億元。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所獲榮譽

  先後有近60項科研項目獲衛生部、省政府、省衛生系統、莆田市政府科技進步獎。

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先後被評為第五、六、八、九屆福建省「文明單位」。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附近的醫院

參看

關於「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