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管
A+醫學百科 >> 人造血管 |
renzɑo xueguɑn
人造血管
man-made blood-vessel
20世紀50年代研製成功無縫的人造血管,並開始臨床應用。對人造血管的要求是:物理和化學性能穩定;網孔度適宜;具有一定的強度;作移入手術時易縫性好;血管接通放血時不滲血或滲血少且能即刻停止;移入人體後組織反應輕微,人體組織能迅速形成新生的內外膜。
製造人造血管的原料有尼龍、滌綸、塔氟綸和天然桑蠶絲。
織造的方法有針織、編織和機織。織成管狀織物後,經後處理加工成為螺旋狀的人造血管,可隨意彎曲而不致吸癟。60年代出現以高分子聚四氟乙烯為原料經注塑而成的直型人造血管,商品名稱為考爾坦克斯(Core-Tex),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以滌綸或塔氟綸為原料織制的人造血管有茸毛狀的管壁。
我國的人造血管
中國普遍採用桑蠶絲或滌綸絲織制的人造血管,效果良好。人造血管的類型有直型,分叉的丫型和多支型等,口徑3~24毫米。口徑小於4毫米的通暢率過低極少應用於臨床。直型的人造血管常應用於四肢、胸腔或腹腔,丫型大多作腹主動脈移植,多支型的主要用作心臟的主動脈弓的調換。
ascular prosthesis一種修復和替代生物血管的假體。由於與血液直接接觸使用,必須滿足血液相容性的要求,即有抗凝血性和不影響血液的組成和性質。
北理工的研究成果
北京理工大學研發成功直徑6毫米以下的「人造血管」,並且正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將進一步應用於人類臨床實驗。這項技術填補了國際空白,有助於心臟病的治療。
據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榮傑教授介紹,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出直徑6毫米以下的小口徑血管後,首先由阜外醫院在一條狗身上進行實驗,22個月未發現堵塞現象。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9例狗動脈植入試驗,除手術致死進行病理分析以外,其餘全部存活。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在一定數量動物身上進行實驗並成功後,這項技術就可以進行人類臨床實驗。
據了解,全球每年有超過60萬人需要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其中大於6毫米的「人造血管」已經實現了商品化,而小於6毫米的小口徑血管製備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難題。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採用絲素蛋白為基本原料,製備出了3-5厘米抗凝血材料及小口徑血管樣品。
楊教授表示,下一步,這項技術將走出實驗室,嘗試產業化,由現在的人工生產轉為機械化生產,放大到公斤級製備。實現產業化後,這種「人造血管」的本至少能降低50%,使更多患者能夠接受。(記者方芳)
關於「人造血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