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什麼叫介入治療?我們知道,外科治療,是靠手術暴露後來做的;內科治療,靠

Bk7n4.jpg

服藥;而介入治療呢,不象完全打開的那種暴露、開放似的手術,同時,也不是一種靠藥物來治療的手術,它介乎於二者之間,所以美國醫生給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預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療。「介入治療」就等於「不用開刀的手術」。

介入治療(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於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簡單的講,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具體的講,就是將不同的藥物經血管或經皮膚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內,改變病灶血供並直接作用於病灶,對於腫瘤是「餓死(堵塞腫瘤血管)+殺死(高濃度的抗癌藥物)」腫瘤,對於血栓則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還可將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於血管或身體其他管道(膽管食管、腸管、氣管),恢復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於血管內則恢復血流、置於膽管則減輕肝內膽汁淤積、置於食管則可改善進食、置於腸管則可恢復腸道的消化功能、置於氣管則能改善呼吸。  

目錄

介入治療的優點

介入治療其特點是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併發症少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

一、對於需內科治療類疾病,介入治療相對與內科治療優點在於:

藥物可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不僅可大大提高病變部位藥物濃度,還可大大減少藥物用量,減少藥物副作用

二、對於需外科治療類疾病,介入治療相對與外科治療優點在於:

1、它無需開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幾毫米的皮膚切口,就可完成治療,表皮損傷小、外表美觀。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險性。

3、損傷小、恢復快、效果滿意,對身體正常氣管的影響小。

4、對於目前治療難度大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把藥物局限在病變的部位,而減少對身體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腫瘤在介入治療後相當與外科切除。

正由於以上諸多優點,許多介入治療方法成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間盤突出症動脈瘤、血管畸形、子宮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療技術

按器械進入病灶的路徑分為: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內介入。

血管內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針,通過穿刺人體表淺動靜脈,進入人體血管系統,醫生憑藉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識,在血管造影機的引導下,將導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過導管注射造影劑,顯示病灶血管情況,在血管內對病灶進行治療的方法。包括:動脈栓塞術、血管成形術等。常用的體表穿刺點有股動靜脈、橈動脈鎖骨下動靜脈、頸動靜脈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簡單的講就是沒有進入人體血管系統,在影像設備的監測下,直接經皮膚穿刺至病灶,或經人體現有的通道進入病灶,對病灶治療的方法。包括:經皮穿刺腫瘤活檢術、瘤內注藥術、椎間盤穿刺減壓術、椎間盤穿刺消融術等。

此外還有使用穿刺針直接經過體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動脈的治療方法。暫時被我們歸類為非血管介入。  

介入治療分類

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什麼是非血管性介入治療

各種經皮活檢術、各種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術(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膽道等狹窄的擴張和支架)、實體瘤局部滅能術(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引流術、造瘺術(胃、膀胱等)瘺栓塞術、輸卵管粘堵和再通術、椎間盤突出介入治療、椎體成形術、神經叢阻滯術治療慢性疼痛等  

什麼是血管性介入技術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療、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創傷、產後、炎症靜脈曲張等)、血管畸形以及動靜脈瘺血管瘤栓塞治療、下腔靜脈過濾器、TIPSS、血管再建、各種血管造影診斷、靜脈取血診斷等等。

腫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腫瘤的供血栓塞與藥物灌注、動脈內照射、放射性損傷的預防、化療、術前栓塞腫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藥物及酒精等灌注。  

介入放射學

簡單地說它是採用電視監視器高科技設備,通過在人體某一部位開一個小洞,然後用一根導管深入病人體內血管,進行修補、擴充、疏通工作的微創腔內手術治療。由臨床的介入治療為主軸,介入放射學這門專業學科也隨之形成了 。

介入放射學又稱介入治療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放射診斷學和臨床治療學於一體的學科。它是在放射診斷學設備(數字減影X線機、CT機、核磁共振機和常規X線機等)的指導下,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臨床應用學科。介入治療學採用「非外科、微創手術」方法可治療多種疾病。近幾十年介入治療學發展迅速,和內科、外科學一道成為臨床3大支柱性學科。  

介入放射學的由來和發展

「介入放射學」一詞由美國放射學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銳地意識到在放射領域一個嶄新的專業正在形成發展中,他撰寫的題為《介入放射學:一個的專業》的述評在1967年3月國際著名的學術刊物《AJR》上發表,在這篇述評中,他把介入放射學定義為在透視引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操作技術。特彆強調從事介入放射學的醫師,需要經過介入操作技術、臨床技能的培訓,並且與內外科醫師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詞被學術界廣泛認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雜誌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為題系統地闡述了介入放射學的概念以後,並於1979年在葡萄牙召開的歐洲放射學會第一次介入放射學學術會議上作了專題介紹,此命名才被國際學術界正式認可。

國內學者對「Interventional Radiology」這一名稱的翻譯也多種多樣,諸如「手術性放射學」、「干涉性放射學」、「治療性放射學」、「侵入性放射學」等,也有叫「導管治療學」的,但現普遍願意接受「介入放射學」這一名稱。我國介入放射學家對這一名稱也作了具體的定義。介入放射學是以影像診斷為基礎,在醫學影像診斷設備(DSA、US、CT、MRI等)的引導下,對疾病作出獨立的診斷和治療。在臨床治療屬性上是微創的腔內手術治療。  

介入治療的特點

介入治療特點

簡便、安全、有效、微創和併發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療=不用開刀的手術。介入治療相對於傳統的外科手術,優點在於:

1、它無需開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從而降低了危險性。

2、損傷小、恢復快、效果好,對身體的干擾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正常器官。

3、對於目前尚無根 治方法的惡性腫瘤,介入治療能夠盡量把藥物局限在病變的部位,而減少對身體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於以上諸多優點,許多介入治療方法成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間盤突出症、動脈瘤、血管畸形、子宮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來的外科手術。  

介入治療缺點

1、價格實在昂貴:介入治療收取的治療費用相當高,一般沒有醫療保險或公費醫療的家庭很難承受。一般的治療費用(不包括藥品費用)都在千元以上。

關於「介入治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介入治療條目的留言

--Jesse Hua 2020年5月15日 (五) 15:27 (CST)

留言:實體瘤局部滅能術不止這兩項技術而已(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可以新增加的技術還有1.氦氬刀 2.放射性粒子 3.微波消融 4.微創靶向腫瘤消融 5.光動力治療PDT不要修改或者刪除本行-->--Jesse Hua 2020年5月15日 (五) 15:27 (CST)

留言:實體瘤局部滅能術不止這兩項技術而已(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可以新增加的技術還有1.氦氬刀 2.放射性粒子 3.微波消融 4.微創靶向腫瘤消融 5.光動力治療PDT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