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o5x.jpg

福建醫科大學創建於1937年,其前身是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9年改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1949年改稱福建醫學院。1969年,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療系合併,成立福建醫科大學。1982年更名為福建醫學院。1996年4月改為現名。

目錄

學校簡介

Bko5s.jpg

  

校史

福建醫科大學創建於1937年,其前身是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9年改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1949年改稱福建醫學院。1969年,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療系合併,成立福建醫科大學。1982年更名為福建醫學院。1996年4月改為現名。

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優良校風,成為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預防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省屬醫科大學。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規模及榮譽

學校現有上街、台江2個校區,佔地1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37.9萬平方米。學校多次被評為福建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省文明學校、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省「校務公開」示範校、省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省衛生先進單位、省綠化模範單位和省級花園式單位等。2008年9月,學校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抗

Bko5t.jpg

震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所設院所

學校現有19個學院、部,即基礎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協和臨床醫學院、省立臨床醫學院、福總臨床醫學院、海峽學院、和體育教研部;23個本科專業(方向),即臨床醫學

Bko5u.jpg

(本碩連讀)、臨床醫學、臨床醫學(臨床病理學專業方向)、臨床醫學(急救醫學專業方向)、臨床醫學(眼與視光學專業方向)、口腔醫學、醫學檢驗、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康復治療學、預防醫學、預防醫學(檢驗檢疫專業方向)、預防醫學(婦幼保健專業方向)、護理學、藥學、藥學(臨床藥學專業方向)、藥學(藥物分析專業方向)、藥物製劑、應用心理學、英語、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專業方向)、公共事業管理(醫院管理專業方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目前,各類在校生20000多人,其中本科生10000多人,博士、碩士生近2000人。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醫護員工5398人,其中校本部966人。在835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佔58%,高級職稱佔55.1%。博士生導師65名,碩士生導師482名。享受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00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8人,福建省優秀專家17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4人,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8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8人,福建省高校創新團隊2個。

學校有附屬醫院(含臨床醫學院)10所,其中9所綜合性附屬醫院(含臨床醫學院) 均為三級甲等醫院,其中直屬附屬醫院為附屬協和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口腔醫院。非直屬醫院為省立臨床醫學院(省立醫院)、福總臨床醫學院(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附屬廈門第一

醫院、附屬漳州市醫院、附屬泉州第一醫院、附屬三明第一醫院。此外,有臨床教學醫院26所,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臨床教學與實踐教學基地網路。

目前,學校有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科研機構65個,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學科13個,省科技廳優先發展學科8個,學校重點學科6個,省醫學重點專科6個,省領先醫療特色專業5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承擔著大量的科研任務,成果顯著。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中華高血壓雜誌》和《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學校圖書館面積25233平方米,圖書、資料153萬冊,是福建省醫學圖書中心館。  

未來發展

「十一五」期間,該校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推進學校新一輪發展,成為辦學規模適度,學科結構合理,辦學層次較高,整體實力較強;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和長學制醫學教育;以醫學為主,理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省屬重點醫科大學,成為海峽西岸高級醫藥衛生人才主要培養基地、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和醫療預防保健中心,跨入國內同類高校的先進行列。  

校徽校標

一、校標圖案說明

校標圖案主體由字母「M」、蛇杖和阿拉伯數字「1937」等基本元素組合構成。圖案呈圓形,圖案內圓上

福建醫科大學

弧為書法家舒同先生手寫的中文校名,下弧是福建醫科大學英文全稱。  

二、校標設計元素涵義

1. 為變化後的蛇杖造型,又形似DNA雙螺旋結構,體現現代醫學屬性。

2. 取自漢語拼音「Mǐn(閩)」和英文「Medical(醫學)」首個字母「M」,又似打開的書籍,體現高等教育屬性。

3. 形似漢字「閩」(福建),體現學校地域屬性。

4. 為建校時間,體現歷史年代屬性。  

學校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院系簡介

公共衛生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前身為預防醫學系(原名衛生系),始建於1959年。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辛勤耕耘,學院現已發展成為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積極發展繼續教育的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的預防醫學與衛生管理學高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和科研中心。

學院現有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方向)。是福建省唯一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有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職業與環境衛生學系、營養與保健醫學系、衛生管理與社會醫學系、社區衛生與全科醫學系等五個學系和預防醫學實驗中心、公共衛生與全科醫學人才培訓中心。目前有教職工61人,其中教授10人,博、碩士生導師13人,博碩士比例達80%以上。另有兼職教授、副教授3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1100多人。至今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近百人,本專科生5000餘人。

近5年來,學院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博士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中日合作科研項目等科研課題數十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0餘篇(包括SCI源論文20餘篇),主編或參編學術專著、教材30餘部。  

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

經國家教委批准,1984年、1994年、2000年分別設置了醫學檢驗、麻醉學和醫學影像學的本科專業;1986年和1987年分別設置了臨床放射學臨床麻醉醫學專科專業。除醫學檢驗專業獨立設系外,其他兩個專業掛靠臨床醫學系,1998年臨床醫學系實行院繫結合後被撤消,這兩個專業掛靠學校教務處。為了促進學科專業發展,便於加強各專業管理,經學校黨委行政多次開會反覆研究,決定將原有的醫學檢驗系、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專業整合,同時增設眼科學與視光學系和康復治療學系,於2002年9月成立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在學校黨委行政及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院的各項工作穩步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

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現有教師243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有165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9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福建省優秀教師1人,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1人,福建省優秀專家3人,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博士生導師7人,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2002年以來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6項,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等課題40餘項。在國內外各級雜誌上發表論文600餘篇。60餘人在國內外各類學術團體中任職,其中有24人擔任福建省各學會的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  

口腔醫學系

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系成立於1984年,2000年10月改系建院,現有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基礎等五個教研室及口腔醫學實驗室和實驗中心。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口腔臨床醫學碩士點;2003年,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口腔醫學專業為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2006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口腔臨床醫學專業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至此,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已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的完整學位教育體系。  

護理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前身為護理學系,創辦於1985年。創辦初期為三年制專科教育,1992年始成為福建省在職護士高等護理專業專科、本科自學考試的唯一主考單位, 1994年開設護理本科教育,1999年開始招收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2007年招收老年護理學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成為國內高等醫學院校中為數不多的具備學士——碩士——博士完整教育體系,以及普通全日制、成人業餘教學、自學考試等多種辦學形式的護理學專業教學機構。

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53人,其中高級職稱者33 人,中級職稱者16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專職教師中有87%獲碩士學位,27%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學院設有6個教研室及1個實驗教學中心,配備了國內外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已建設成為具有整體化、多功能、開放式以及先進性、網路化等特點的現代化實驗教學中心,為專業技能教學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學院擁有福建省最大的6所綜合性醫院、8所市級醫院及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臨床護理教學基地,以保證臨床教學的質量。

學院一貫重視學科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已建成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體系,並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2007年「護理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護理管理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人文護理教研室」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並被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團隊」;「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被評為「福建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8年《內科護理學》和《外科護理學》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其中《外科護理學》被推薦參評「國家級精品課程」;「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被推薦參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人文護理教研室」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年《急救護理學》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近年來,學院主持國家級、省級、廳級等立項的教學及科研課題41項;在國內外相關刊物發表研究型論文142篇,其中國家級87篇,獲得全國、省、廳級各類科研成果獎42項。學院主編、參編全國規劃教材及院校協編教材41本,其中主編9本、副主編5本,自編實驗教材3本。  

人文學院

成立於2006年,是在原人文社會科學系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其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馬列部。她是我校為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和事業發展,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教學資源優勢,努力拓展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交叉的新專業領域,實現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互補並重,適應我校現代醫學教育發展戰略規劃的需要,集人才培養、公共課專業課教學和科學研究為一體的新興學院。

學院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學院圖書室藏書15000餘冊,期刊100餘種,設有2個系部(應用心理學系、社會工作系),4個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研室、中國國情教研室、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教研室、思想品德與形勢政策教研室),3個與教學相配套的研究中心(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校女性研究中心、校醫學人文研究中心),6個實驗室(心理諮詢室、心理測評室、情景實驗室、個案實驗室、小組實驗室、心理生理實驗室、普通心理學實驗室),1個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我院的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福建省心理諮詢師職業技能鑒定站),13個教學實訓基地。  

成人教育學院

是福建醫科大學下屬負責成人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自學考試的二級學院。福建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創辦於一九八七年。隨著醫學成人教育的發展,學校於1996年設立福建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福建醫科大學的成人教育是以學校的綜合實力為依託,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優良的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人才為宗旨。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和發展,已為福建省培養出大批合格的應用型高級醫藥衛生人才;已形成了多學科、多層次具有鮮明特色的成人醫學教育辦學體系。

福建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的主要工作為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自學考試三大部分。

學歷教育:現有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醫學影像、醫學檢驗、麻醉學、全科醫學、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口腔醫學、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等十一個專科和專升本專業,學習形式有業餘和脫產兩種,目前在校生7000多人。

繼續教育:隨著終身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作為省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該院將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積極開展各項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為各級各類醫藥衛生人才提供良好的學習平台和優質的服務。

自學考試:福建醫科大學是護理學、藥學、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營養食品與健康等自學考試專業的主考學校,其中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屬於開考體制改革試點專業。2003年經福建省自考辦批准,設立自學考試助學組織。為滿足廣大考生的需求,學校利用雄厚的師資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各專業廣大考生舉辦各種形式的助學班。  

藥學

福建醫科大學於2000年4月開創藥學本科教育,於2004年5月在藥學系的基礎上成立藥學院。藥學院是一個具有全日制與成人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學士-碩士-博士等多種人才培養層次,集教學、科研、開發與社會服務為一體的高等藥學教育機構。學院設有四年制本科專業為:藥學、藥學(臨床藥學專業方向)、藥學(藥物製劑專業方向)和藥學(藥物分析專業方向),擁有藥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福建省高校藥理學重點學科,福建省高校天然藥物藥理學重點實驗室,以及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藥理學與毒理學基礎實驗室。目前在校本專科學生1089人、博碩士研究生73人。歷屆已畢業本專科學生659人、博碩士研究生62人,有教職員工80人,其中專職教師56人,教授7人,副教授及副高級職稱18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專職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者達76%,其中博士學位者14名。學院有3名教授為留美回國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  

繼續教育

福建醫科大學是護理學、藥學、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營養食品與健康等自學考試專業的主考學校,其中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屬於開考體制改革試點專業。2003年經福建省自考辦批准,設立自學考試助學組織。  

圖書館

福建醫科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37年。2006年5月學校成立信息中心,與圖書館合署辦公。圖書館及信息中心內部管理機構設有辦公室、採訪編目部、流通部、期刊與檢索部、網路管理部、圖像技術部、學報編輯部以及醫學文獻檢索教研室等部門。現有正式職工共42人,其中黨政人員佔9.5%,業務人員等佔90.5%;高級職稱6人、中級17人、初級12人、其他7人;博士1人、碩士3人、本科15人、大專15人,其他8人。大專以上學歷佔81%。

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資源中心,是為教學、科研和醫療等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務是建設包括館藏實體資源和網路虛擬資源在內的文獻信息資源,對資源進行科學加工整序和管理維護;做好流通閱覽、資源傳送和參考諮詢工作,積極開發文獻信息資源,開展文獻信息服務;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組織和協調全校的文獻信息工作,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參與文獻保障體系建設,實行資源共建、共知、共享,開展各種協作、合作和學術活動,促進事業的整體化發展。

目前學校在校當量生數1.50萬人。學校圖書館分別由上街校區圖書館、台江校區圖書館、四所直屬附屬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協和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分館三個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達2.8萬平方米,館藏總量150萬冊。其中,紙質館藏59.8萬冊,數字館藏90.2萬冊。現已形成以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科為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輔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校本部圖書館1991年4月被國家衛生部教育司確定為全國醫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網路系統省級中心館。

圖書館面向全校讀者(含附屬醫院讀者)提供數字化文獻信息服務,所有數字資源網上24小時開放服務。兩校區圖書館提供書刊借閱、網路維護、網頁製作、音像製作、文獻複製、遠程傳遞、檢索查新、參考諮詢等業務服務,以及醫學文獻檢索教學和學報編輯、出版、發行。同時開展讀者輔導講座,在職繼續教育培訓,特色資料庫建設,學術研究活動,以滿足各層次讀者需求。

上街校區圖書館是學校中心館,位於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圖書館大樓於2007年9月落成,總面積20040㎡,設計藏書總量100萬冊。大樓分為辦公區、服務區、多功能區三個部分。館內設有藏、閱、借一體化閱覽室6個,可容納閱覽座位1200席,讀者用電腦256台;另設有校史展覽館1個,生命科學館1個。上街校區圖書館的建成標誌著福建醫科大學在辦校、辦館的硬體設施上又登上了一個階,為教學、科研、醫療、管理提供了一個更加良好的服務平台,為該校躋身國內省屬同類高校先進行列的發展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台江校區圖書館位於福州市烏山南麓。館舍於1986年6月落成,總面積5560㎡,分為辦公區與服務區。館內設有閱覽室6個,可容納閱覽座位800席,開架書庫6個,讀者用電腦60台。兩個校區圖書館統籌規劃,功能互補。上街校區圖書館主體功能面向新校區基礎教學、科研和學生服務。台江校區圖書館主要面向臨床教學、科研和學生服務。

為加快圖書館自動化管理建設步伐,近年來,圖書館引進了深圳圖書館開發研製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簡稱為ILASⅡ系統),紙質書刊採購、編目、流通等環節實行自動化管理,並實現兩個校區圖書館自動化管理對接互聯運行。兩校區圖書館實現通還通借服務,方便了廣大讀者需求,提高了圖書管理與服務效率。

上街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與管理採用當前國內外廣泛實行的「大流通」管理模式。「大流通」管理模式是現代圖書館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標誌,也是圖書館管理改革的重要舉措。這種管理模式的基本特點是淡化管理、增強服務、以讀者為中心。館藏文獻全部開架,總體上按照大學科群分類,中外文書、刊混排,電子檢索台分散到各閱覽室,更加方便讀者取書和就近檢索。讀者不分教師與學生,平等對待,快速借還。有效地利用空間,安置更多的書架和閱覽座位,書庫容量明顯增加,功能布局更加合理,讀者使用文獻更為便利。新館為適應大流通管理模式的需要,館內配置了多種現代化智能設備,為廣大讀者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圖書借閱環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管理理念。  

首任校長

侯宗濂(1900-1992)

侯宗濂校長

中國近現代生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一級教授。1900年1月23日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漢族。1920年畢業於南滿醫學堂,留校任教並從事心理學研究。1922年去日本京都大學進修肌肉神經普通生理學及生物物理化學,1926年獲日本醫學博士學位。1930年赴奧、德留學。留學期間,在自己的研究論文中,對當時已被世界生理學界公認由法國科學院院士拉皮克(lapicqe)提出的「時值」理論,提出了質疑,並首先提出要找到一個的確實反映興奮性的指標來取代拉氏「時值」。論文在德國《生理學雜誌》以教授名義發表後,引起了國際生理學界的關注。 1931年回中國後,任北平大學醫學院生理學主任教授。1936年,由中國生理學會推薦出席了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十五屆國際生理學大會,發表了他對「費氏(fick)間隙」的研究論文,受到了與會專家的重視。1937年應聘赴閩,創建福建醫學院,任院長、教授兼生理學主任,後任福建研究院院長。1939年1月,因福州即將淪陷,學校遷往沙縣城關東嶽廟(現為沙縣實驗小學址內)繼續辦學。設有附屬醫院,院址在後山官家祠堂(今為幹部宿舍區)。1940年秋,在臨時省會永安開辦分校(藥專二班,學生40人),1942年停辦。民國34年底(1945年11月)學校遷回福州吉祥山原址,但原址已被日軍炸為一片廢墟。在這一國難深重時期,儘管困難重重,福醫在侯院長主持下,得以發展,是非常不易的。1944年應邀來陝西,出任西北醫學院院長。解放後,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仍任命侯宗濂為西北醫學院(後西安醫學院、西安醫科大學)院長。1988年任西安醫科大學(現已被西安交通大學合併,更名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校長。 1955年,侯宗濂領導生理學教研室,繼續進行興奮性及其指標等問題的研究,先提出了「標準時值」概念,後於1959年又提出「標準電量」新概念,對其「標準時值」理論進一步完善化,達到能更全面更精確地反映興奮性的指標。這一報導引起國內外專家的重視。 為了發揚中國醫學遺產,促進中西醫結合,從1972年起,他開始進行針刺鎮痛原理的研究。他把針刺穴位生理功能與結構統一起來,進行系統的研究,開闢了「針感生理學」這一新學科的研究領域。其針刺鎮痛原理及肌肉神經普通生理學兩項課題的研究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侯宗濂獲全國科學大會個人獎,同時獲陝西省、衛生部科學大會獎。 1979年,侯宗濂受衛生部委託,主編出版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生理學》。1992年3月17日,侯宗濂因年事已高,全身臟器功能衰竭,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終年92歲。  

獲獎簡介

1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超聲介入無水酒精量化治療肝癌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林禮務、薛恩生、何以敉、高上達、林學英、俞麗雲、林曉東

2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陰道毛滴蟲電鏡細胞化學免疫組化與致病關係的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中醫學院 陳文列、陳金富、鍾秀容、梁 平、劉獻祥、蔡蕙珍、鄭 秀

3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人蔘皂甙Rg1對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陳曉春、周宜燦、陳 瀅、方 芳、朱元貴

4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B肝病毒X蛋白功能的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王小眾、李 丹、陳紅英、林 納、張生君

5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複雜先心病的診斷和治療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陳道中、陳良萬、邱罕凡、林 峰、孫旭東、廖崇先

6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幽門螺桿菌相關的胃炎發病機制探討 福建醫科大學 周琳瑛、梁 平、陳麗英、鍾秀容、陳蓮雲

7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家系的粒線體基因突變分析 福建醫科大學 林 玲、陽菊華、童 繹、陳貽鍇、鄭志竑

8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社區護理與營養干預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 姜小鷹、吳小南、胡蓉芳、林建華、鄭翠紅

9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超聲介入瘤內注射復方中藥(99-剋星)治療肝細胞癌的實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林禮務、高上達、何以敉、楊映紅、薛恩生

10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針對bcr/abl核酶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作用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吳 勇、陳元仲、黃慧芳、陳 萍、呂聯煌

11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人第10號染色體抑癌基因--PTEN/MMCA1基因和DMBT1基因與膠質瘤演進關係的系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楊衛忠、王 銳、倪天瑞、張國良、陳建屏

12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反義硫代磷酸寡脫氧核苷酸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基因治療的實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石奇珍、呂聯煌、陳英玉、胡建達、楊月玲

13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醫院消毒供應室專業化管理的實踐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許 樂、張曉春、郭秀娟、劉月芬、梁 冰

14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鼻咽血管纖維瘤的本質和手術治療的系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易自翔、梁建鋼、楊勁松、程金妹、李志春

15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急性肺損傷發病機制的動物實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林建東、龔捷音、肖雄箭、黃惠斌、陳 輝

16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唾液腺化學治療臨床應用基礎的系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林李嵩、施 斌、朱小峰、林耿冰、陳乃俊

17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坐骨神經移植大鼠視神經再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益華、徐國興、林發森、唐寶豐、韓曉麗

18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結直腸癌發生、侵襲和轉移的相關分子機制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楊春康、戴起寶、葉建新、許東坡、黃 凱

19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降壓藥聯合治療對原發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患者腎功能的影響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林金秀、萬建新、陳達光、吳可貴、陳 怡

20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福州高發區胃癌多階段演化的分子機制及與幽門螺桿菌的關係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陳玉麗、庄則豪、王承黨、陳奕貴、陸 崬

21 2006年 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妊娠相關骨盆痛的臨床與基礎系列研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吳文華  

學校地址

福建醫科大學現有上街、台江2個校區,台江校區位於福州市交通路,上街校區位於福州市閩侯上街大學城,周邊有福建中醫學院,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等高校。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鄭祖憲

Bko60.jpg

黨委書記、校長 陳元仲

黨委副書記 李衛平

黨委常委、副校長 陳曉春

黨委常委、副校長 林建華

副校長 吳小南

黨委常委、副校長 梁敬陽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黃愛民  

福建醫科大學校園BBS

一、定位

校園BBS是以學生為主、面向廣大師生的人際交往平台、休閒娛樂平台,也是面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網站名稱為「聲音」,下轄4個子站:BBS、聲音、影像志、博客。網址:sound.fjmu.edu.cn  

二、管理機構和職責分工

1、機構

校園BBS管理委員會是代表學校管理校園BBS的專門組織機構,統一協調校園BBS的建設、運行和安全監管。校園BBS管理委員會由黨委宣傳部、校長辦公室、學生工作部、團委、信息中心、保衛處等部門組成,各學院、各部門共同參與網站的管理。校園BBS管理委員會主任由黨委宣傳部負責人兼任。

2、職責

校園BBS管理實行歸口負責制。

黨委宣傳部是網站的主管部門,承擔監管責任。負責網站運行的宏觀管理,制定網站管理的相關制度,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團委主要負責網站的日常運行管理和網站學生工作隊伍的組織管理事宜。負責網站學生工作隊伍的選拔和培訓,負責版主的選定及各版主、各欄目關係的協調,負責網頁的開發、設計和內容製作更新、信息初檢。網站另需申購的其他設備及日常運行經費列入年度財務預算,由校團委集中管理。

學生工作部主要負責值班輔導員的組織管理事宜。制定輔導員參與網站管理的相關規定,安排輔導員輪流值班,指導輔導員利用博客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

信息中心負責網站運行的技術維護和安全管理事宜,負責網站籌建、調試、啟動階段建設管理的相關事宜。

保衛處負責與安全部門的聯絡,加強網路安全監控。

總務處負責解決網站的工作場所。

各部門、各學院各確定1位同志為兼職網路管理員,於12月25日前報黨委宣傳部。兼職網路管理員的職責是,負責上網了解學生信息,及時解答學生需求的信息,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工作。

建立管委會成員、網站管理人員例會制度,定期溝通信息,組織網路管理員培訓,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問題。  

三、要求

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先粗後細、逐步深化、相互配套的原則,抓緊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

關於「福建醫科大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