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莖槲寄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綠莖槲寄生
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
別名  
功效作用 祛風除濕;安胎;降壓。主風濕痹痛;胎動不安高血壓
英文名  
始載於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 Lǜ Jīnɡ Hú Jì Shē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綠莖槲寄生的帶葉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scum nudum Danse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紮成束,晾乾。

【原形態】 灌木,高0.3-0.5m。莖圓柱形,綠色或黃綠色。二歧或三歧分枝,枝的節間長4-8cm,粗2-5mm,干後具皺紋。葉退化呈鱗片狀,長0.5-1mm。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聚傘式穗狀,頂生或腋生於莖叉狀分枝處,總花梗長2-5mm,通常具花3-5朵,頂生的花具2枚苞片,交叉對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苞片三角形,長1mm,具短緣毛或全緣;雄花花蕾時卵球形,長約3mm,黃色,萼片4枚,卵狀三角形,花藥橢圓形,長約1.5mm;雌花花蕾時長卵球形,長2-2.5mm;花托卵球形,萼片4枚,三角形,長約0.5mm,柱頭乳頭狀。漿果卵球形,長5-6mm,直徑4mm,黃綠色,果皮平滑。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150-38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楊屬、柳屬、榛屬或化香樹、滇青岡、樺樹、梨樹、桃樹等植物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2-3叉狀分枝,長30-50cm,直徑1.5-5mm,節部膨大,小枝節間長4-8cm,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光滑無毛,有明顯的不規則皺紋。葉退化呈鱗片狀。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性,皮部黃色,較薄,木部色較淺,占莖斷面的大部分,髓部不明顯。偶可見果實,果實近卵球形,長約6mm,直徑約4mm,黃色,較平滑。氣微,味微苦。

【性味】 辛;苦;性平

【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安胎;降壓。主風濕痹痛;胎動不安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主治風濕痛、安胎。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綠莖槲寄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