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雞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石岩雞 | 中藥圖典 |
石岩雞 Shí Yán Jī |
|
---|---|
別名 | 骨碎補、山知母 |
功效作用 | 壯筋骨;強腰膝;止痢。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久痢;小兒疳積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苦 |
【拼音名】 Shí Yán Jī
【來源】 藥材基源:為骨碎補科植物中國骨碎補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vallia sinensis(Christ)Ching[D.solida(Forst.)Sw.var.sinensis Christ]
採收和儲藏:多在4-8月挖取,洗淨,除去附葉、鬚根,鮮用,或晒乾後用火燎去毛茸。
【原形態】 植株高達40cm。根莖長而橫生,連同葉柄密被深棕色、基部卵形、上部長鑽形邊緣有睫毛的鱗片。葉遠生;葉柄長約15cm,棕禾稈色,向上光滑;葉片厚紙質,五角形,長與寬約18-22cm,先端漸尖而有淺齒,基部心臟形,三回羽裂;羽片約10對,下部的柄長4-6mm,基部1對最大,三角形,長10-12cm,寬8-10cm;向上羽片漸縮小,先端短漸尖,基部偏斜;一回小羽片8-10對,有短柄,基部下側1片特大,長圓狀披針形,長5-6cm,寬2.5-3cm,急尖頭,羽狀深裂至有狹翅的小羽軸;末回小羽片約6對,無柄,基部1對較大,長圓形,圓鈍頭,基部斜楔形,下側下延;葉脈羽狀分叉,斜向上。孢子囊群位於全部羽片上,背生於小羽片的上部近緣處,每裂片鈍齒通常1個;囊群蓋管狀,紅棕色,先端截形。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500-1400m的山谷、溪流旁岩石上或樹榦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 苦;溫
【功效與作用】 壯筋骨;強腰膝;止痢。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久痢;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學百科 「石岩雞」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F%B3%E5%B2%A9%E9%B8%A1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石岩雞」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