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纖維腹腔鏡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物理診斷學》 >> 內鏡檢查 >> 纖維腹腔鏡檢查
物理診斷學

物理診斷學目錄

腹腔鏡應用於臨床已有80餘年,其突出優點是能直視下取得活性組織,提高了對某些疾病診斷水平,由於腹腔鏡檢查仍屬於創傷性,有一定併發症,故臨床開展廣泛性不如消化道內鏡。近年,由於廣角、細徑纖維腹腔鏡、光源系統及腹腔充氣裝置的發展,腹腔鏡不僅在婦科方面應用較廣泛,且超越盆腔而涉及全腹腔,深入外科領域,由單一診斷向治療研究多方面發展。

一、適應證

1.各種肝膽脾、腹膜疾患,不能確定病變性質時。

2.胃腸、胰腺腫瘤需確定病變範圍及有無轉移。

3.盆腔疾患-女性生殖器官、膀胱等。

二、禁忌證

1.嚴重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不全者。

2.腹膜、腹腔內急炎症

3.各種腹部手術有嚴重粘連者

4.有明顯出血傾向

三、術前準備

1.檢測出、凝血時間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術前12小時內禁食、術前排尿排便

2.腹部皮膚準備,臍周手術部剃毛。

3.術前30分鐘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哌替啶50~100mg。

四、操作要點

病人取仰臥位,常規消毒皮膚,用1%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局部,切口部位視診斷需要,通常在腹部正中線或左側臍上下1-2cm處,切開皮膚1cm小口,插入彈簧氣腹針,注入氧化二氮或二氧化碳氣體2000~3000ml,如有腹水時,先抽出腹水再注入氣體,插入套管針,拔出針蕊,迅速插入腹腔鏡,作順時鐘方向緩慢旋轉鏡身,按順序觀察肝、膽、脾、腹膜、腹腔及盆腔內臟器,發現病變,可在直視下作活檢,若有出血,可用電凝上血。術畢,先拔出腹腔鏡,從套管放出腹內氣體,拔出套管,縫合肌層及皮膚,覆蓋無菌紗布腹帶包紮

五、術後處理

嚴格臥床休息24小時,常規用抗生素3天,注意觀察有無內出血徵象,術後7天拆線

六、併發症

1.皮下氣腫大網膜氣腫、縱膈氣腫、空氣栓塞等。

2.血管損傷、臟器損傷。

3.膽汁性腹膜炎

4.感染

32 逆行胰膽管造影 |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32
關於「物理診斷學/纖維腹腔鏡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