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熊筋
Xiónɡ Jīn
別名  
功效作用 祛風;強筋骨。主風濕痹痛筋骨;痿弱
英文名 Bear Sinew
始載於 本經逢原
毒性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熊筋

【出處】 《本經逢原

【拼音名】 Xiónɡ Jīn

【來源】 為熊科動物黑熊棕熊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熊膽"條。

【功效與作用】 《本經逢原》:"壯筋強力,與虎骨之搜風壯骨無異。"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浸酒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熊筋

【出處】 出自《本經逢原》

【拼音名】 Xiónɡ Jīn

【英文名】 Bear Sinew

【來源】 藥材基源:為熊科動物黑熊和棕熊的筋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原形態】 1.黑熊,體形較大,長1.5-1.7m,體重約150kg。頭部寬圓。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較長且被有長毛,伸出頭頂兩側。頸部短粗,兩側毛特別長。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較一致漆黑色,有光澤。四肢粗健,前後足均具5趾,前足腕墊寬大與掌墊相連,後足跖墊亦寬大且肥厚,前寬後窄,內側中部無毛間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頜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為黑色並帶有光澤。

2.棕熊,體形較大,長約2m,重200-300kg。頭闊而圓,吻部較長鼻也較闊,其端裸出,略側扁。耳小,能動,內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壯,尾短。四肢粗壯,前後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長於後足。爪側扁而彎曲,呈暗褐色。全身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銀灰色、棕黃色或棕紅色。成體胸部無白色斑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混交林或闊葉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樹洞中,有冬眠習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適移現象。白天活動,視覺較差,善爬樹,熊游泳力強。雜食性,但以植物為主。

2.棲息於廣闊葉林、針葉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習性,雜食以植物為主。

資源分布:1.分布極廣泛東北、華北、西南、華南及陝西、甘肅、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於東北及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貴州、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 祛風;強筋骨。主風濕痹痛筋骨;痿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30-60g;或浸酒。

【各家論述】 《本經逢原》:壯筋強力,與虎骨之搜風壯骨無異。治厲節風、四肢疼痛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熊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