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殼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淡竹殼
Dàn Zhú Ké
別名 淡竹籜
功效作用 明目退翳。主目翳
英文名 Sheaths of Henon Bamboo shoot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淡竹殼

(《綱目拾遺》)

異名】淡竹籜(《綱目拾遺》)。

【漢語拼音】dan zhu ke

【英文名】Sheaths of Henon Bamboo shoo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 2.Bambusa tuldoides Munro. 3.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pubescens P.E.Li;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Munro) Keng f.var.pubescens (P.F.Li)Keng f.]

【功效】明目退翳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科屬分類】禾本科

【拉丁文名】Sheaths Phyllostachydis Henonis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之籜。

【功用主治】《綱目拾遺》:"能去目翳,功同熊膽。"

【選方】治翳:淡竹殼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燒灰存牲,每藥一錢,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細末,點在翳上。(《一草亭目科全書》此君丹

【動植物形態】

1.淡竹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脫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摺,基部收縮;小技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工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銳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釷形,長約3mm;花藥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s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植株叢生,無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達15m,徑約6cm。頂端不彎垂,竿的節上分枝較多;節間圓柱形,竿的節間和籜光滑無毛。 3.大頭典竹 植株木質化,是喬木狀。竿高達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節上通常具毛環,節間通常較短;籜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貼生前向刺毛;釋片基部較狹;釋舌較長,長約5mm;小穗通常呈麥稈黃色;內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較長而密的緣毛。葉鞘通常被毛;葉舌較長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筍期6-7月。

關於「淡竹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