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榆皮涎
Yú Pí Xián
別名  
功效作用 殺蟲。主疥癬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Yú Pí Xián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榆樹皮部的涎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us pumila L.

採收和儲藏:四季可采,割破莖皮,收集流出的涎汁。

【原形態】 落葉喬木,樹榦端直,高達20m。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淺灰黃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2-10m,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2.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幼時有短毛,老時僅脈腋有毛,邊緣具單鋸齒;側脈明顯,9-18對。花先葉開放,簇年成聚傘花序,生於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花藥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種子位於翅果中央,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花期3-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

【功效與作用】 殺蟲。主疥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榆皮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