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梁伯強(Liang Po Ch』ang  (1899~1968)),中國病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899年 2月15日出生於廣東省梅縣上市禾好塘村。「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風濕性心臟病惡化,未得充分治療,於1968年11月28日卒於廣州。1922年從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校任病理學助教。1923年被該校派往德國慕尼黑大學專修病理學,1924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任同濟大學病理學副教授。1932年任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兼病理學研究所主任。1937年和1948年兩度任中山大學醫學院院長。以後長期在中山醫學院從事病理學教學和研究。1954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學部委員。他注重人才培養。30年代起便招收研究生。50年代後與秦光煜教授共同開辦高級病理師資班,為全國各醫學院校和研究所輸送了400多名高級病理學業務骨幹;造就出諸如楊簡、郭鷂、程天民等一大批病理學家。他積極開展和倡導屍體解剖,1965年中山醫學院病理屍體解剖已達7689例,為科研積累了寶貴的資料。他致力於開拓性的研究。1956年根據大量的研究資料提出「肝炎肝硬變肝癌病因學及發病學的模式,指出中國肝硬變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晚年從事鼻咽癌的研究,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助手首創完整取出鼻組織的方法。60年代初,他率先研究鼻咽癌的間質反應,提出「腫瘤間質反應」的概念。他對鼻咽癌的組織所做的分型很受重視。又曾主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病理解剖學》(1964)。他的主要論著還有「中國人血型的研究」(1928)、「原發性肝癌的形態學」(1959)、「鼻咽癌在中國的研究」(1964)等。

關於「梁伯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