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放射複合傷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核爆炸複合傷 >> 核爆炸複合傷臨床特點 >> 放射複合傷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
|
(一)放射複合傷(radiation combined injuries)時放射損傷常起主導作用
1.傷情輕重常主要取決於輻射劑量
放燒沖複合傷時,其死亡率和活存時間雖然也受燒傷和衝擊傷傷情程度的影響,但主要取決於核輻射的劑量。隨受照射劑量增大,傷情嚴重,死亡率升高,活存時間縮短。
2.病程經過具有放射病特徵
以放射損傷為主的放燒沖複合傷,其臨床經過及轉歸以放射損傷起主導作用,具有明顯的放射病特徵。一般說來,具有初期(休克期)、假愈期(假緩期)、極期和恢復期的病程階段性;有造血功能障礙、感染、出血等特殊病變和臨床症状。
(二)放射損傷與燒傷、衝擊傷的複合效應
1.基本病程和整體的複合效應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受害者中,放燒複合傷傷員較單純放射病和單純燒傷者死亡率高。
放射複合傷時,假愈期比受同等劑量照射的單純放射病縮短,極期提早出現,而恢復期並不提前。因此,病程中的極期延長。放射損傷的各種主要症状如出血、發熱等,在放射複合傷時比單純放射病時發生早、較嚴重,持續時間也較長(圖9-2)。
圖9-2 重度放燒沖複合傷和單純放射病臨床變化的比較(示意圖)
2.主要病理環節的複合效應
(1)休克的發生率增加
在單純放射損傷時,早期休克是比較少見的。只有在受到很大劑量照射後,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嚴重障礙,方可出現休克。而在放射複合傷時,休克發生率增加,程度加重。根據日本廣島、長崎傷員的調查資料,複合傷休克發生率為20%左右。嚴重的休克常是放射複合傷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放射複合傷時容易發生休克的可能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①受到致死劑量以上射線作用後,機體內出現一系列容易引起休克的改變,如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血管反應性的改變、毛細血管的滲透性增加等等。再複合其它損傷後,由於二者的相互加重,使休克易於發生。
②燒傷、衝擊傷時的疼痛、失血、失液等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血液濃縮、循環障礙、組織乏氧以及電解質平衡失調,成為導致休克的重要因素。嚴重燒傷時,組織蛋白質凝固產生的毒性物質能作用於心血管,使血壓下降,也是促使休克發生的因素。
③複合傷時感染加重,特別在極期常發生敗血症,細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休克。
(2)感染髮生率高,出現早、程度重
感染在單純放射病、燒傷和衝擊傷中都比較突出,但複合傷時感染髮生更早、更多、更重。複合傷時發熱和感染灶開始時間均早於放射病。在極重度複合傷中,常見休克剛過,感染接踵而來,甚至休剋期和感染期重迭,發生早期敗血症。在傷後2~3天內死亡者,心臟和脾臟等組織內均能培養出細菌。從感染在死亡原因中地位看,骨髓型放射病約有75%的動物主要死於感染,而相應劑量的放射複合傷,則約有90%主要死於感染。需強調指出,在實戰條件下,放射複合傷並發厭氧菌感染機會增多,傷情明顯加重,預後嚴重。
複合傷時感染加重的原因是:機體代謝紊亂,休克更為嚴重,全身抵抗力降低;單核吞噬系統吞噬功能抑制,白細胞數減少和功能降低,血清殺菌力下降、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減弱,從而使機體抗感染的細胞歷素和體液因素都受以更大的削弱。此外,燒傷創面、創傷傷口破壞了機體局部的屏障作用,壞死組織也成為利於細菌孽生繁殖的場所。細菌也可通過燒傷痂皮內的毛囊腔隙進入痂下,發生早期痂下感染。痂皮軟化溶解後,則更利於細菌的滋長和直接蔓延。
(3)出血明顯
放射複合傷時,血小板數下降比單純放射病更快,也更低。在血小板數下降的同時,可見毛細管脆性增加和凝血障礙逐漸明顯。胃腸出血嚴重,胃腸粘膜常發生斑片狀出血。腸道有鉤蟲感染處出血更為嚴重。滲出的血液積留在腸壁,並從大便排出,形成血便,從而加重貧血的發生。出血處粘膜常陷於坏死,在此基礎上更易發生腸道感染。複合傷時,臨床出血症候群一般也比單純放射病提早出現,且更為嚴重。
複合傷的出血,早期主要是創傷、燒傷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創傷性出血;極期則主要是放射損傷所致的血小板顯著減少而引起的廣泛性出血。出血後不僅使全身喪失血量,而且使創傷、燒傷局部血液供應減少甚至斷絕,使組織離散。組織中的凝血還可為細菌滋生提供條件。
3.重要臟器的複合效應
(1)胃腸系統損傷明顯
放射複合傷時,由於小腸粘膜上皮,尤其是隱窩的幹細胞庫對射線十分敏感,故很容易受到破壞。大劑量照射後,小腸隱窩核分裂相消失,出現核壞死。未壞死的細胞核邊緣不清晰,核膜缺損,核扭曲。染色質間顆粒減少消失。絨毛各段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傷後2天,絨毛枯瘦,上皮細胞變矮、增寬。隱窩進行性破壞、崩解。隱窩和絨毛下部主要由畸形細胞構成。畸形細胞的異常核分裂,有的發生增殖死亡。腸上皮壞死細胞清除遲緩。小腸3H-TdR摻入率降低,小腸腸壁血循環障礙,腸壁各層淤血水腫明顯。有時由於腸蠕動增強等原因,可以並發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於迴腸,一旦發生,將造成急性梗阻。在臨床上常表現出胃腸道功能紊亂。食慾減退、厭食、拒食、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状出現早、且嚴重。腹瀉常為水樣便或血水樣便。
(2)造血器官損傷加重
放射複合傷造血系統的變化以放射損傷的變化規律為主導。重度以上複合傷時,白細胞數傷後很快出現迅速下降,比單純放射病提早達最低值,最低值水平低、持續久。紅細胞初期升高,爾後進行性降低,貧血程度較單傷重,恢復較慢。
放射複合傷後,骨髓造血組織損傷明顯加重,造血細胞減少,造血組織幾乎全為脂肪細胞所代替。骨髓發生空虛的時間較相應劑量的單純放射病提前;放射複合傷時,粒系造血抑制主要是中幼粒細胞以前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粒系幼稚細胞受到抑制,並且較單純照射更為嚴重。放射複合傷貧血是大細胞低色素性的。此時骨髓幼稚紅細胞受到明顯抑制,紅系造血祖細胞受抑制出現早、恢復遲。放射複合傷貧血的原因,除紅系統造血抑制外,體內內環境可加速紅細胞破壞,使紅細胞的半生存期縮短。
放射複合傷時,除造血實質細胞受累外,造血微環境也受到明顯影響。傷後骨髓細胞貼壁率降低和骨髓基質祖細胞減少均較單傷明顯。放射複合傷傷後2天,造血組織及外周血中的核酸含量,無論是DNA或RNA,都有隨照射劑增加而顯著降低的趨勢。DNA較RNA減少更為明顯。
4.對創傷癒合的影響
放射複合傷時,燒傷和創傷局部改變的特點是:
(1)炎症反應減弱,局部白細胞浸潤減少,外觀表現創面滲出減少、乾燥、色暗、傷口收縮不良,壞死組織脫落遲緩。
(2)易並發感染,出血、組織壞死更加嚴重,甚至發生創面潰爛,壞死組織中可有大量細菌繁殖。
(3)燒傷、創傷和骨折的癒合時間推遲,肉芽組織形成不良,脆弱、蒼白、易出血。骨折時骨痂形成慢,容易發生假關節。
以上變化是全身防禦機能低下的局部反映。
核爆炸複合傷臨床特點 | 燒沖複合傷 |
參看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放射複合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