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Lim Kha T』i (1901~1983)),中國婦產學科主要開拓者,1901年12月23日生於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1983年4月22日卒於北京。1929年畢業於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受聘為協和醫院婦產科第一位女醫師。1932年、1939年先後在英國曼徹斯特與倫敦大學醫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留學。太平洋戰爭爆發,協和醫院被日軍侵佔,遂在北京東堂子胡同自行開業,後又入中和醫院,並在北大醫院任婦產科主任教授。抗戰勝利,協和醫院復院,她於1948年5月回到該院婦產科。她發表的《小兒宮內呼吸》論文,主編的《婦科腫瘤》,及《絨毛膜上皮癌和葡萄胎的診斷處理》等十餘篇論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攻克癌瘤難關打開了缺口。新生兒溶血症靜脈換血治療的成功填補了醫學科學一項空白,用中西醫結合治癒各種原因不孕症吸引了國內外患者。早在四十年代美國聘請她任「自然科學榮譽委員會」會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第一位女學部委員,是中華醫學會永久會員。她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中國和世界人民敬慕,鼓浪嶼專為她建有「林巧稚毓園」,樹有大理石全身塑像,有「林巧稚紀念館」。
|
|
|
|
上古 |
|
|
|
春秋戰國 |
|
|
秦漢 |
|
|
三國兩晉
南北朝 |
|
|
隋唐五代 |
|
|
兩宋 |
|
|
遼夏金元 |
|
|
明 |
|
|
清前中期 |
|
|
清末
中華民國 |
|
|
近現代 |
|
|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