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總論/血液成分製品和血漿增量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外科學總論》 >> 輸血 >> 血液成分製品和血漿增量劑
外科學總論

外科學總論目錄

血液成分製品

由於應用血液成分輸血具備許多優點,對於血液成分製品的研究,迅速取得進展,並且在臨床上日益受到重視和推廣。血液成分為細胞血漿血漿蛋白成分三大類。

(一)血細胞成分 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類。

1.紅細胞製品  ①濃縮紅細胞,即壓積紅細胞,其細胞壓積以0.70+/-0.05為宜。主要用於血容量正常而須補充紅細胞的貧血,如各種慢性貧血,特別是老年、或合併有心功能不全、或兒童的慢性貧血。優點是不含或少含血漿,容量小而效果大,不致引起不良反應或循環超負荷。②少含白細胞紅細胞,這是移除白細胞和保留紅細胞均各在70%以上的血液,適用於多次輸血後產生白細胞凝集抗體發熱反應的貧血。③洗滌紅細胞,其80%-90%的白細胞、血小板和99%以上的蛋白已被洗除,適應證與少含白細胞紅細胞相同,還適用於器官移植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高血鉀症)的病人。

2.白細胞 主要有濃縮粒細胞,可用於治療因粒細胞減少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嚴重感染

3.血小板 有多血小板血漿和濃縮血小板血漿等,適於治療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輸大量庫血或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後血小板銳減,以及其他導致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出血

(二)血漿成分 有新鮮冰凍血漿、普通冰凍血漿和冷沉澱等。

1.新鮮冰凍血漿 其內含有各種凝血因子,特別是不穩定的V和Ⅷ因子,白蛋白球蛋白,適用於多種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肝功能不全,DIC和輸大量庫血後引起的出血傾向;也適用於免疫球蛋白缺乏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新鮮冰凍血漿在-20~-30℃保存一年後,可轉為普通冰凍血漿而繼續保存到5年,後者適用於補充血容量,如在休克燒傷和手術等情況中應用。一次輸用量不宜超過100ml,否則需加用新鮮冰凍血漿。

2.冷沉澱 是血漿內在冷溫下不溶解的物質,內含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Ⅷ、Ⅻ(纖維蛋白穩定因子),適用於特定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友病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纖維蛋白原缺乏等。

(三)血漿蛋白成分 以血漿為原料,應用物理化學方法加工而成的製品。目前外科應用的主要是白蛋白製劑,其他尚有免疫球蛋白和各種凝血製品。

1.白蛋白製劑 通常有兩類:第一類是高純度(95%以上)的白蛋白低鹽溶液,蛋白濃度為25%、20%或5%。濃縮白蛋白液(20%或25%)具有脫水作用。臨床常用的5%溶液,除能提高血漿蛋白以外,尚可補充血容量;第二類是含白蛋白並含少量球蛋白的5%溶液,其主要用途是補充血容量。

2.免疫球蛋白 有正常人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專供肌肉注射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大都用於種傳染病的預防;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主要與抗生素合用,以治療用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感染,一次輸注量為4-8g。

3.凝血因子製品 有濃縮抗血友病因子(AHF)、濃縮凝血酶原複合物(IX因子複合物)、濃縮凝血因子Ⅻ、抗凝血酶Ⅲ和纖維蛋白原製劑等,適用於血友病和各種有關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處理,其中濃縮凝血因子Ⅻ還能形成纖維蛋白聚合物,有利於 促進傷口癒合;抗凝血酶Ⅲ則可用於抗凝血酶Ⅲ缺乏所引起的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4其他 如a2-巨球蛋白是正常人血漿中的一種中等含量的血漿蛋白質,在血漿中的含量為2-3g/L,是多種蛋白水解酶抑制劑,具有促進造血組織受放射損傷後的恢復、抑制腫瘤生長和清除循環中的蛋白水解酶等重要生理功能。臨床使用的a-巨球蛋白是從健康血漿中製備的,蛋白濃度為5%。

血漿增量劑

血漿增量劑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質製成的膠體溶液,可以代替血漿擴充血容量。目前常用的和副作用較少的是右旋糖酐羥乙基澱粉等。

(一)右旋糖酐 是蔗糖經過腸膜狀明串球菌分解而成的一種多糖類物質。臨床上用來作為增加血容量的有下列兩種:

1.中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分子量75000,膠體滲透壓高,能從組織中吸收水分保持於循環內,因而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能維持6-12小時。因為血小板和血管壁可能被右旋糖酐所覆蓋而引起出血傾向,24小時用量不宜超過1000-1500ml。

2.低分子右旋糖酐 平均分子量為4萬左右,輸入後在血中存留時間短,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僅維持1.5小時。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滲透性利尿作用,注入後3小時自腎排出50%。其主要用於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減少紅細胞凝聚作用,因而可改善微循環和組織灌流量。對血小板減少或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最好避免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進入腎小管細胞,由於滲透作用,促使腎小管細胞嚴重腫脹,以致管腔閉塞,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少尿病人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應慎重。

臨床上使用右旋糖酐需注意以下情況:①右旋糖酐不含紅細胞,無攜氧能力,大量失血時,尚應輸入一定量的全血;②會發生紅細胞假凝集現象,在作血型鑒定和交叉配合試驗時應注意:③大量輸入右旋糖酐後,有時會引起凝血障礙,可能與血小板及IV因子活力降低有關;④偶可出現 過敏反應,甚至休克,原因尚不明了。

(二)羥乙基澱粉代血漿 由玉米澱粉製成。6%羥乙基澱粉輸入人體後,在血中存留率4小時為80%。24小時為60%,以後血中濃度逐漸降低,並很快從尿排出。羥乙基澱粉無毒性、抗原性和過敏反應,對凝血無影響。

羥乙基澱粉注射液為6%羥乙基澱粉等滲氯化鈉溶液,近年來應用較多的是6%羥乙基澱粉的電解質平衡代血漿,其電解質與血漿相近,含有鈉、鉀、氯和鎂離了,並含有碳酸氫根,能提供鹼儲備,是一種較好的血漿增量劑。它不僅具有補充血容量 ,維持膠體滲透壓的作用,尚能補充功能性細胞外液的電解質成分,預防及糾正大量失血和血液稀釋後可能產生的酸中毒,效果優於羥乙基澱粉氯化鈉血漿。臨床上多用於血液稀釋療法,治療各種微循環障礙性疾病。

32 自體輸血 | 休克 32
關於「外科學總論/血液成分製品和血漿增量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