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子
(重定向自固山贝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貝子 | 中藥圖典 |
貝子 Bèi Zǐ |
|
---|---|
別名 | 貝齒、白貝、白海蚆、白貝齒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尿。治傷寒熱狂,水氣浮腫,淋痛溺血,小便不通,鼻淵膿血,目翳,痢疾。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咸 |
貝子
中國清代貴族爵位名。滿語,初為貝勒的複數。在早期滿族社會中 ,貝子意為天生貴族 。努爾哈赤確立八旗制度,以子侄為各旗旗主,稱和碩貝勒。貝勒下設貝子,全稱為固山貝子,屬高級貴族。自皇太極後逐漸實行12級封爵制。貝子在親王、郡王、貝勒之下。受封貝子者皆為宗室、覺羅及其他八旗貴族 。獲取途徑有世襲 、恩封、功封和考封數途。歸附於清朝的蒙古貴族亦實行這種封爵制,在王、貝勒下設貝子爵。
貝子。又稱作固山貝子,是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種,在清代早期,貝子一詞用來泛指皇族的諸王、諸大臣。但到1636年(崇德1年),制定新的皇族爵位制度,將第四等的皇族爵位稱作固山貝子,簡稱為貝子。
另外,為為寶貝科動物貨貝或環紋貨貝等的貝殼。
①貨貝(《綱目》)
貝殼小型堅固,略成卵圓形;殼長約2.8厘米,寬2厘米左右,高1~1.4厘米。背部中央高凸,兩側堅厚而低平,後方兩側有鈍的結節;貝殼表面被琺琅質,有光澤,呈鮮黃色、黃白色或稍帶灰綠色,兩側緣色較淡;背部具2~3條灰綠色橫帶及不明顯的橘紅色細環紋。螺層完全為琺琅質遮蓋,背線不明顯。基都平,黃白色,殼口狹長,附近白色;內外兩唇周緣,各有細白的齒約12~14個。體柔軟,可全部縮入殼內。外套膜兩側伸展呈片狀,向背面卷轉包住貝殼,上有許多分枝的觸手。頭寬,吻短,觸角長而尖,眼突出,位於觸角的外側;足部發達。
生活於潮間帶中潮區的珊瑚礁間,潮退後多隱藏在石塊下及珊瑚礁洞穴內。分布南海一帶。
②環紋貨貝
貝殼呈卵圓形,長約2.8厘米,寬約1.9厘米,高約1.3厘米。貝殼背部周圍有一橘黃色的環紋,環紋內通常為淡灰藍色或淡褐色,環紋外為灰褐色或灰白色。基部白色。殼口兩唇緣齒各約12個左右。
分布南海-帶。
另外,貝子是我國最早的錢幣。
參考
|
出自A+醫學百科 「貝子」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B4%9D%E5%AD%90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貝子」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