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夫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哈夫病
分類系統及外部資源

維斯瓦潟湖的衛星高光譜影像照片, 之前以柯尼斯堡為名。哈夫病在柯尼斯堡被首次描述。[1]
ICD-9 985.1
DiseasesDB 33568

哈夫病(Haff disease),亦稱Haff病, 是一種可能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引起骨骼肌腫大並破損,並會引起急性腎衰竭)的疾病。一般發病於24小時內進食過魚的人群中。[2] 有網站將Haff病誤譯為「瀉湖病」,是因為將haff的中文含意潟湖誤認為「瀉湖」所致,是錯誤的。正確的中文譯法為「哈夫病」。[來源請求]

目錄

歷史

該病於1924年在波羅的海沿海城市柯尼斯堡周邊地區首次發現,當地人民稱之為Haff。[3]

隨後十五年,大約一千例病發於人、鳥與貓,通常發生於夏秋季節,而且發生在進食魚類之後。[2] 在那之後,只有零星的病例報告,絕大部分都發生於蘇聯和德國。[2]

1997年,在加利福尼亞和密蘇里州發現6起病例,所有病人發病前均進食了大口胭脂魚(Bigmouth buffalo)。[4]

2010年中國南方出現20多人食用小龍蝦後發病的事件,官方調查為高度疑似哈夫病。[5]

毒理

目前仍然沒有弄清明確的致病毒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追查致病源的過程中, 調查到相同產地的其他魚類體內存在一種可溶於己烷(即非極性脂類) 物質,會引起小鼠產生類似的症状。其他魚類中常見的食物毒素均未被發現。[2] 該物質無法通過烹飪滅活,所有6起病例均是進食的烹飪或煎炸的魚。[2] 有人提出沙海葵毒素致病機理可能與此類似。[6]也有人提出致病毒素可能是一個硫胺酶。(即可能會造成硫胺即通常所說的維生素B1的降解)。[7]

參考

  1. 道蘭氏醫學詞典中的Haff disease
  2. 2.0 2.1 2.2 2.3 2.4 Buchholz U, Mouzin E, Dickey R, Moolenaar R, Sass N, Mascola L. Haff disease: from the Baltic Sea to the U.S. shore ([失效连结]). Emerging Infect. Dis.. 2000, 6 (2): 192–5. doi:10.3201/eid0602.000215. PMID 10756156. PMC 2640861. 
  3. Lentz O. Über die Haffkrankheit. Med Klin. 1925, 1: 4–8 (German). 
  4. Haff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eating buffalo fish--United States, 1997.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1998, 47 (50): 1091–3. PMID 9883771. 
  5. 哈夫病事件
  6. Langley RL, Bobbitt WH. Haff disease after eating salmon. South. Med. J.. 2003, 100 (11): 1147–50. doi:10.1097/SMJ.0b013e3181583673 (inactive 2010-01-09). PMID 17984750. 
  7. Kumagai, Michio. Freshwater Management: Global Versus Local Perspectives. Berlin: Springer. 2003: pp. 88. ISBN 4-431-00488-2. 

輔助資源

參考來源

關於「哈夫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