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
A+醫學百科 >> 節肢動物 |
節肢動物 化石時期: 540–0Ma 寒武紀 - 現代 |
||||||||||
---|---|---|---|---|---|---|---|---|---|---|
藍蟹(Callinectes sapidus)
|
||||||||||
科學分類 | ||||||||||
|
||||||||||
亞門 | ||||||||||
三葉蟲亞門 Trilobitomorpha † |
節肢動物是動物的一類,由昆蟲綱、甲殼綱、蛛形綱等外骨骼動物組成節肢動物門被稱呼的分類單位。在動物界中所屬物種最多的一門,已被人類命名的昆蟲類就有超過75萬種[1] [2] [3]。除昆蟲外,常見的蝦、蟹、蜘蛛、蜈蚣及已滅絕的三葉蟲都屬於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的特點為其分節的肢體,以及主要成份為α-甲殼素的角質層。甲殼生物的角質層中也包括了碳酸鈣,是生物礦化的產物。
目錄 |
特徵
其身體表面有幾丁質組成的外骨骼;隨著身體的長大,需要經歷蛻皮[注 1]的階段,將舊的外骨骼脫掉。
身體兩側對稱,身體分節,像環節類動物,但部分體節融合成特別部位,如頭部及胸部。有些節肢動物,例如蜘蛛類,頭部及胸部進一步融合成頭胸部。每個特化部位的機能亦作相應的變化。
身體,取體節的反覆構造,被外骨骼包圍而形成身體表面的體節單位。體節之間關節可動。根據種類的不同,也有如果體節裡面特定的東西組合能相合一下繼續的外骨骼被覆蓋等,外表上某在構成機能上的單位。譬如,有分成頭部,胸部,腹部3部分,或頭胸部,腹部的2部分的身體稱呼,這個作為每節肢動物的各分類群的特徵採用。
身體的附肢,例如足部、觸角、口器等都分節。 附肢的功能亦高度特化,負責感覺、行走、游泳、進食、以至生殖等。
從各體節,有腳出。腳同樣用外骨骼覆蓋,腳上也有關節。
一部分的分類群,成為由蛋孵化的幼體性成熟的成體的過程,有進行顯著地形態變化的變態。甲殼類和昆蟲類等。
分類
參見
注釋
- ↑ 蛻:國讀「ㄊㄨㄟˋ」,粵讀「退」。
參考文獻
- ↑ 昆蟲具有驚人的種類及數量. 昆蟲百科.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 [2013-05-02].
- ↑ Chapman, A. D.. Numbers of living species in Australia and the World. Canberra: Australian Biological Resources Study. 2006: pp. 60pp. ISBN 978-0-642-56850-2.
- ↑ Wilson, E.O.. Threats to Global Diversity [2013-05-02].
外部連結
|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節肢動物」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8A%82%E8%82%A2%E5%8A%A8%E7%89%A9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節肢動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