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動物門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af3.jpg

苔蘚動物門(Bryozoa)

動物界的一門,為真體腔動物。因肛門開口於觸手冠之外,故有外肛動物門之稱。已描述約2萬種,其中現生種約佔1/5。

苔蘚動物群體,按生長方式可分為直立型和被覆型,大多數苔蘚動物都屬於後一類,其形狀多呈薄層狀、皮殼狀,多數為單層。雙層或多層的群體則形狀比較多樣。直立型群體常見的有塊狀、網狀、扇狀、樹叢狀等。

個蟲體壁為幾丁質或膠質,或鈣化成為堅硬的外骨骼。觸手冠、消化管以及相關聯的肌肉是個蟲的主要組成部分,共稱為蟲體,體不分節,通常呈梨形或瓶形。肛門開口於觸手冠之外。群體為雌雄同體,個蟲多數也為雌雄同體。具有多態現象

苔蘚動物絕大多數都生活在海洋中 。多棲息在大陸架淺海。一般都固著在堅硬的附著基上,少數種類借附著機構定著於泥沙中,攝食水中的懸浮物

苔蘚動物的鈣質骨骼相當堅固,其化石在地層對比分析中有一定價值。現生海產苔蘚動物中生活在潮間帶和潮下帶的某些種類是污損生物群落的主要組成之一。

苔蘚動物是一類水生群體動物。本世紀30年代初,這類動物先後被命名為群蟲(Polyzoa Thompson,1930)和苔蘚蟲(Bryozoa Ehrenberg,1931)。後一名稱雖命名較晚,但由於優先律不在科以上分類群名稱中嚴格實施,而多數國家,特別是歐洲大陸和美國學者的長期慣用,現已獲得廣泛的使用。多數苔蘚動物生活在奧陶紀到現代的正常海水中,營底棲固著生活。目前已知至少有1300個屬,1.5萬個化石種,4000個現生種。屬微體化石,有一定的生態和地層意義。

分類:

護唇綱(Phylactolaemata)淡水生,中生代—現代

窄唇綱(Stenolaemata)海生

環口目(Cyslostomata)奧陶紀—現代

變口目(Treptostomata)奧陶紀—三疊紀

泡口目(Cystoporata)奧陶紀—二疊紀

隱口目(Cryptostomata)奧陶紀—二疊紀

裸唇綱(Gymnolaemata)主要海生

櫛口目(Ctenostomata)奧陶紀—現代

唇口目(Cheilostomata)晚侏羅世—現代

關於「苔蘚動物門」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