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毒色胺
A+醫學百科 >> 蟾毒色胺 |
IUPAC命名 | |
---|---|
3-(2-dimethylaminoethyl)-1H-indol-5-ol | |
識別 | |
CAS號 | 487-93-4 |
ATC編碼 | |
PubChem | CID 10257 |
IUPHAR配體 | 144 |
ChemSpider | 9839 |
化學性質 | |
化學式 | C12H16N2O |
分子量 | 204.268 g/mol |
SMILES | 搜尋Jmol 3D模型,eMolecules,PubChem |
物理性質 | |
熔點 | 146–147 °C (295–297 °F) |
沸點 | 320 °C (608 °F) |
治療考量 | |
懷孕分級 | ? |
合法狀態 | 附錄一 (美) |
途徑 | 非腸道 |
蟾毒色胺是一種與血清素相關的色胺類物質,是存在於某些蟾蜍皮膚(得名於蟾蜍屬)、蘑菇、高等植物和哺乳動物中的生物鹼,結構與二甲基色胺、脫磷酸裸蓋菇素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類似。最早由奧地利化學家漢多夫斯基(Handovsky)在一戰期間從蟾蜍皮膚中提取得到。1934年維蘭德證實其結構,1936年星野敏雄完成合成。
|
參考來源
出自A+醫學百科 「蟾毒色胺」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8%9F%BE%E6%AF%92%E8%89%B2%E8%83%BA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蟾毒色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