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心理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諮詢心理學是研究心理諮詢的過程、原則、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學分支。它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指導生活實踐的一個重要領域,具有明顯的實用性和多學科交叉性,屬於應用科學。諮詢心理學的業務範圍與基本職能的內容廣泛,它不僅與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醫學心理學關係密切,而且與教育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醫學相互交叉。

目錄

簡介

諮詢心理學(counseling psychology)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正常人,而不是患者。它為解決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危機、心理負荷等)提供有關的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使人們的認識、情感、態度與行為有所改變,以達到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與家庭的目的,增進身心健康。

心理諮詢是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諮詢心理學

心理治療是在良好的治療關係基礎上,由專業訓練的治療者運用心理治療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對來訪者進行幫助的過程。

心理諮詢是一個協助人們認識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發揮個人潛能、邁向幫人自助的過程,它的主要範疇包括:教育諮詢、職業諮詢、心理健康諮詢及心理發展諮詢。  

心理諮詢主要方法

  

精神分析療法

以弗洛伊德首創的精神分析理論為指導,探討病人的深層心理,識別潛意識的慾望和動機,解釋病理症状的心理意義,協助病人對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過分防禦,調節超我的適當管制,善用病人與治療者的移情關係,來改善病人的人際關係,調整心理結構,消除內心癥結,促進人格的成熟,提高適應能力。

適應症癔病、心理創傷性心理障礙、人際關係障礙、焦慮症抑鬱性神經症強迫症恐怖症抑鬱症適應障礙。   

支持性心理治療

善用治療者與病人所建立的良好關係,利用治療者的權威、專業知識,來關懷、支持病人,使病人發揮其潛在能力,提高應付危機的技巧,提高適應困難的能力,舒緩精神壓力,幫助走出心理困境。避免精神發生崩潰。

適應症:工作壓力、學生困難、人際關係緊張、戀愛失敗、婚姻危機、禁用詞語行為、自然災害所引發的心理危機。

  

認知療法

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於認知,認知是人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和由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觀念來糾正本人的適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 

適應症:情緒障礙、抑鬱症、抑鬱性神經症、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行為障礙人格障礙、性變態、性心理障礙、偏頭痛慢性結腸炎等身心疾病。

  

行為療法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後天習得的,既然好的行為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不良的行為、不適應的行為也可以通過學習訓練而消除。行為療法是基於嚴格的實驗心理學成果,遵循科學的研究準則,運用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強化作用等基本原理,採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幫助患者消除不良行為,建立新的適應行為。

常見的行為治療及其適應症:

系統脫敏療法:社交恐怖症,廣場恐怖症、考試焦慮等。

衝擊療法:恐怖症、強迫症等。

厭惡療法酒精依賴海洛因依賴、同性戀、窺陰癖露陰癖戀物癖、強迫症等。

陽性強化法兒童孤獨症癔症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慢性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測試

  

生物反饋療法

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技術,實驗證明,心理(情緒)反應和生理內臟)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心理社會因素通過意識影響情緒反應,使不受意識支配的內臟活動發生異常改變,導致疾病的發生。生物反饋療法將正常屬於無意識的生理活動置於意識控制之下,通過生物反饋訓練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內臟活動和腺體的分泌。

適應症:原發性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緊張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雷諾氏病,能緩解緊張、焦慮狀態抑鬱狀態、治療失眠

家庭治療與夫妻治療

家庭治療是一種以家庭的對象,協調家庭各成員間的人際關係,通過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聯盟,達到認同等方式,運用家庭各成員之間的個性、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互為連鎖的效應,改進家庭心理功能,促進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

夫妻治療(也叫婚姻治療)是家庭治療的一種特殊模式。

適應症:

家庭治療:家庭危機、子女學習困難、子女行為障礙。

夫妻治療:婚煙危機、夫妻適應困難、性心理障礙、性變態。  

森田療法

具有神經質傾向的人求生慾望強烈,內省力強,將專注力指向自己的生命安全,當專注力過分集中在某種內感不適上,這些不適就會越演越烈,形成惡性循環。森田療法就是要打破這種精神交互作用,同時協調慾望和壓抑之間的相互拮抗關係,主張順應自然、為所當為。

適應症:神經質、強迫症、疑病症、焦慮症、抑鬱性神經症。  

催眠療法

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適應症:癔病、疑病症、恐怖症、身心疾病。  

簡史

主要發展歷史

1、準備階段(19世紀--20世紀初)

職業指導運動興起(1908年)

心理衛生運動興起(1907年)

2、創始階段(20世紀30年代後)

臨床心理學發展的促進

3、發展階段(20世紀40年代後)

美國APA成立

歐洲擴展

40年代後美國諮詢心理學的發展

1953年國APA規定了心理諮詢專家培養標準和博士課程認定標準。

同年職業考試委員會和頒發心理諮詢指導員的特別執照。

1954年創辦《諮詢心理學雜誌》

1955年國心理學正式頒發心理諮詢專家執照。

1956年APA定義委員會——心理諮詢目標

諮詢心理學首先在美國興起。20世紀初期,美國加速工業化,城市人口劇增,需要有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在職業選擇與培訓方面急待指導。職業指導的目的在於根據智力水平和特點、能力、興趣、氣質等心理因素優選適合的工種,提高生產效率。

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選擇職業》一書,為諮詢心理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石。1908年,比爾斯在美國發起精神衛生運動,促進了心理健康諮詢的發展。這個時期內,心理諮詢的主要對象是正常人,重點放在青年人的指導與教育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為對徵募的士兵進行甄別與分類的需要,委託心理學家設計智力測驗,推動了心理測量的發展。

戰後,軍隊使用的各種測驗轉為民用,測量興趣、能力和態度的診斷技術為職業指導提供了科學手段。從1930年開始,卡特爾的個別差異和心理測驗的科學研究帶動了以整個人格為對象的心理諮詢,其中包括職業、人格、情感、家庭與健康等方面。30年代後期,職業指導、心理測量和社會教育逐漸聯為一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及3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蕭條局面的緩和,以心理測量為基礎的指導性談話的臨床諮詢模式轉變為心理治療的模式。到40年代出現了「心理治療的時代」。羅傑斯的《諮詢與心理治療》一書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它對心理諮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量的退伍軍人湧進高等院校。當時,入學、就業以及殘廢軍人的社會適應等方面都需要心理諮詢服務。1949年,退伍軍人管理部與各大專院校合作,成立了許多社區和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

50年代前後,諮詢心理學在質與量上又有迅猛進展。 1946年,美國心理學會設立諮詢與指導分支。1951年更名為諮詢心理學會。當時規定:諮詢心理學的目的是研究教育、就業和個人適應中的心理問題。

60-70年代以來,諮詢心理學在美國已發展成為僅次於臨床心理學的第二大分支學科。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諮詢心理學與心理諮詢事業也先後蓬勃發展起來。

中國的心理諮詢起步較遲,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開始有人研究。近年來,北京、廣州、上海、遼寧、四川、內蒙古、河南、陝西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醫療衛生部門,已先後建立起心理諮詢機構或諮詢門診,報刊、電視與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也紛紛開設了心理諮詢專欄和專題。目前,中國心理諮詢工作已逐步展開,但業務範圍還比較狹窄。

諮詢心理學的理論從初期主要選用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與經驗總結,逐漸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技能與方法。最初,它的理論模式主要為職業諮詢模式;當前,已發展成為決策模式與社會影響模式。

決策模式是指在教育、社會生活與疾病預防等方面提供決策意見,在決策過程中又與問題解決緊密配合,並突出認知的成分;社會影響模式由斯特朗率先提出,它的產生對當今諮詢心理學的發展很有影響。  

現狀

我國心理諮詢的現狀與發展

1、我國心理諮詢業的現狀

職業化標定、供需差距

2、對我國心理諮詢業的展望

諮詢工作的中國化、趨勢需求廣泛化、工作普及化職業化發展、獨立學科發展

中國的心理諮詢起步較遲,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才開始有人研究。近年來,北京、廣州、上海、遼寧、四川、內蒙古、河南、陝西等地的一些高等院校和醫療衛生部門,已先後建立起心理諮詢機構或諮詢門診,報刊、電視與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也紛紛開設了心理諮詢專欄和專題。目前,中國心理諮詢工作已逐步展開,但所涉及的範圍還比較狹窄。  

重要人物

心理測驗的創始人——J.M.Cattell 1890發表《心理測驗與測量》論文。

諮詢心理學的創始人 ——L.Witmer 189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開辦第一個兒童行為矯正診所。

現代諮詢心理學起源於美國的職業指導運動——F.Parsons 1908年開辦就業輔導《職業選擇》書。

心理衛生運動創始人 ——C.W.Beers 1907年出版《自覺之心》。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的代表人 ——Willionsen 20世紀30年代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測驗和個體差異的研究。  

理論學派

一、精神分析理論與方法

二、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三、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及過程

四、理性情緒治療的理論與方法

五、溝通分析的理論與方法

六、現實治療的理論與方法

七、森田療法的理論與方法  

模式

諮詢心理學的理論從初期主要選用有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與經驗總結,逐漸建構自己的理論體系、技能與方法。最初,它的理論模式主要為職業諮詢模式;當前,已發展成為決策模式與社會影響模式。

決策模式是指在教育、社會生活與疾病預防等方面提供決策意見,在決策過程中又與問題解決緊密配合,並突出認知的成分;社會影響模式由斯特朗率先提出,它的產生對當今諮詢心理學的發展很有影響。  

森田療法介紹

森田心理療法簡稱森田療法,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年創立的適用於神經質症的特殊療法,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具有與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可相提並論的地位。森田教授根據患者症状把神經質症分成三類:普通神經質症、強迫神經質症、焦慮神經質症。

森田療法主要的適應症是所謂「神經質」。大致包括當今分類中的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疑病症、神經症睡眠障礙等。但對某些強迫症患者作用不太明顯。

森田認為發生神經質的人都有疑病素質。他們對身體和心理方面的不適極為敏感。而過敏的感覺又會促使進一步注意體驗某種感覺。這樣一來,感覺和注意就出現一種交互作用。森田稱這一現象為「精神交互作用」,認為它是神經質產生的基本機制。

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它能最終打破神經質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順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這一態度的指導下正視消極體驗,接受各種症状的出現,把心思放在應該去做的事情上。這樣,病人心裡的動機衝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減輕了

1983年日本森田療法學會正式成立,第一任會長高良武久教授及第二任會長大原健上郎教授繼承並發展了森田療法,並將森田療法的適應症擴大到神經質以外的神經症、精神病、人格障礙、酒精茲物依賴等治療領域。並且已廣泛應用於正常人的生活適應及改善生活質量中。

國際森田療法學會於1991年成立。在我國,1992年召開了首屆森田療法研討會。

1994年4月底,第三屆國際森田療法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來自世界14個國家的300多名代表就森田療法的研究及應用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  

關於「諮詢心理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