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皂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華南皂莢
Huá Nán Zào Jiá
別名  
功效作用 豁痰開竅;小蟲止癢。主中風昏迷;口噤不語;疥瘡頑癬
英文名 South China Honeylocust
始載於 廣西植物名錄
毒性 小毒
歸經 肝經
藥性
藥味

所屬卷:Gleditsia L.

所屬科:Caesalpini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華南皂莢

文獻來源:Gleditsia fera(Lour.)Merr.(1918);Merr.(1935),p.p.excl.syn.Gl.australis;Merr.et Chun(1935);豆科圖說(1955)*;pro parte;廣州植物志(1956);海南植物志(1965);proparte excl.syn.G.australis Hemsl.;Gordon(1966);J.E.Vidal in A.Aubrev.et Jean-F.Leroy(1980);中國植物志(1988)*

Mimosa fera Lour.(1790);G.thorelii Gagn.(1912).et in Lecomte(1913).

描述欄位:喬木,高8-30米;樹皮光滑,小枝無毛,刺粗壯,圓柱形,有分枝,長可達13厘米。一回羽狀複葉,長14-18厘米,小葉5-9對,紙質或薄革質,斜橢圓形至菱狀長圓形,幾無柄,長2-7(—12)厘米,寬1—3(—5)厘米,先端鈍圓微凹,基部鈍,偏斜,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兩面均無毛,有光澤,中脈及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0-12厘米,有槽,被毛。花雜性,綠白色,組成圓錐花序;雄花直徑6-7毫米,萼片較花瓣稍短;花瓣5,長橢圓形;雄蕊10,退化雌蕊線狀柱形,長4-5毫米,被長柔毛;兩性花較大,直徑8-10毫米,集成總狀花序;花萼長6毫米,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花瓣5,長圓形,稍長於萼片,鈍,內面被粗毛;雄蕊5-6,花藥頂尖;子房近無柄,密被黃色絹毛。莢果帶狀,長13.5—26厘米,寬2.5—3(—6.5)厘米,扁平,直或稍彎,革質,有短喙,黑褐色,有光澤。種子10-12粒,卵形,壓扁,長8-11(—14)毫米,寬5.5—9毫米,棕色或黑棕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月至翌年1月。

分布及生境:產河口、屏邊、思茅、西雙版納;生於海拔300—1 000(—1 500)米山坡疏林或村旁。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區有分布。越南北方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果實含皂素,煎汁可代皂用於洗滌。又可作殺蟲藥。

【藥 名】華南皂莢

【拼 音】HUANANZAOJIA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華南皂莢的全株、果實。

【功 效】殺蟲療瘡。

【主 治】可用以治療癰腫、瘡毒、乳腺炎乳癰、癬瘡、癰腫便毒及各種腸道寄生蟲。

性味歸經】苦,寒。入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後擦洗患處,或搗爛敷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

【拉丁名】Gled-itsia fera (Lour.) Merr

【考 證】始載於《廣西植物名錄》。

中藥化學成分】全株果實含皂甙,有毒。還含蠟醇(Ceryl alcohol)。

關於「華南皂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