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白內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眼科疾病 >> 白內障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多見於50歲以後的老年人,發病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這是在全身老化水晶體代謝功能減退的基礎上加之多種因素形成的晶體疾患。老年性白內障可為雙側性,但兩眼發病可有先後。

老年性白內障可分為皮質性、核性、後囊下三大類。

皮質性白內障 是最常見的類型,根據病程可分為四期:

(1)初發期:混濁出現後晶體周邊部皮質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此時晶體大部透明,瞳孔區未受累,一般不影響視力

(2)膨脹期:混濁部位逐漸擴展,皮質吸收水份腫脹

(3)成熟期:隨著晶體混濁擴展,整個晶體呈灰白色,病人視力已明顯減退至眼前指數或手動;

(4)過熟期:成熟期白內障經過數年後,變性的晶體皮質纖維逐漸分解變成乳汁狀物,晶體核下沉。當核離開瞳孔區,視力可以改善。

核性白內障 此種晶體混濁多從晶體核開始,所以病人會有老視減輕或近視程度增加的感覺。早期因晶體周邊仍保持透明,對視力影響不大。

後囊下白內障 在晶體後極囊下的皮質淺層出現金黃色或白色顆粒,其中夾雜著小空泡,整個晶體混濁區呈盤狀,進展緩慢,但因混濁區位於視軸區,故早期就影響視力。

老年性白內障在發展到成熟或接近成熟時,就可施行手術摘除,並及時放入人工晶體,或是在術後配戴適度的鏡片,以矯正因無晶體造成的屈光不正

先天性白內障,是在胎兒發育過程中,晶體發育障礙的結果,表現為各種形態與部位的晶體混濁。其發病原因有兩大類:一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多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二是孕期母體或胚胎的全身病變對胚胎晶體造成的損害。

有些先天性的白內障除有晶體混濁以外,還有全身及其他眼部的異常。有時先天性白內障是某些症候群中眼部異常的表現之一。對已影響視力、阻礙視功能發育的白內障應儘早施行手術,並應注意對術後弱視的防治。

白內障手術的條件和術前準備 白內障手術是眼科常做的內眼手術之一,不但手術要求細緻準確,而且術前對病人周身條件及患眼局部情況均要有充分估計及處理,否則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周身情況與手術的關係 老年病人多同時存在一些周身慢性疾病,故對此必須全面考慮,予以適當處理。多數病例在控制病情後施行手術恢復視力,也要充分估計到手術導致周身疾病惡化而發生意外的可能。

年齡本身並不構成手術的禁忌,不論年齡大小,只要周身及局部條件許可,均可施行手術。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術前應認真進行治療,待血壓及病情穩定後再行手術,不能僅根據一次血壓不高,就認為可以手術。一般血壓應穩定在23.94/13.3千帕(180/100毫米汞柱)以下,血膽固醇應在正常值範圍,病人要有足夠的精神準備,情緒穩定,方可手術。心臟病也不是手術禁忌,只要無心力衰竭,即可手術。

糖尿病病人也不是絕對禁忌手術,術前可用藥物配合飲食管理,控制血糖尿糖,使血糖降到正常範圍內,尿糖陽性。手術前後應給大量維生素C抗生素

肺結核病不在手術禁忌之列,但空洞性肺結核者宜治療一階段待病情好轉後再行手術。骨結核淋巴結核有開放性傷口階段不宜手術。

慢性氣管炎病人,須選擇病情較輕季節並在術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症状後再行手術,上手術台前最好再服一次止咳藥,以免手術咳嗽,致眼內容物脫出。

局部病灶與手術的關係 局部化膿性病灶,可造成術後眼內感染,必須術前治癒。口腔牙槽溢膿者,必須治癒再手術。齲齒和殘根須適當處理。在術前清潔口腔。化膿性中耳炎,特別是有綠膿桿菌感染者,必須徹底控制感染後才能手術。

白內障的藥物治療 老年性白內障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在早期可以試用各種藥物療法。如口服一些維生素C、B2甚至維生素D,局部使用白內停、視明露、卡他林等滴眼劑中藥如:珍珠明目丸、消障丹、決明子等。

人工晶體 在我國白內障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由各種原因造成的白內障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隨著人工晶體植入的普及,白內障手術後復明視力的成功率和質量都大大提高。

人工晶體植入相近於人眼晶狀體的解剖位置上,可以獲得近乎於人體眼內原有晶狀體的生理效果,物像放大僅1%~2%,具有良好的雙眼立體視覺,幾乎所有的病人均可獲得雙眼單視功能,故符合人體的視覺要求。其可始終持續地獲得視力的矯正;不需佩戴取下等繁瑣操作;可以同時應用於遠近距離的物體視覺;對兒童外傷性及先天性白內障術後保存視力和預防弱視有很大作用,進而保存和促使融合功能發育。對視力要求高的職業如礦工、飛行員、司機和運動員等更為適用,但人工晶體植入術操作較複雜,有一定的併發症

參看

32 青光眼 | 視網膜脫離 32
關於「醫療康復/白內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