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脊髓灰質炎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微生物學》 >> 腸道病毒和輪狀病毒 >> 脊髓灰質炎病毒
醫學微生物學

醫學微生物學目錄

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質炎。該疾病傳播廣泛,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肢體鬆弛性麻痹,多見於兒童,故又名小兒麻痹症

目錄

一、病毒型別與抗原性

已知脊髓灰質炎病毒有三個血清型,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經清楚,總的核苷酸數目為7500個左右。雖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為三型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卻都位於編碼區內,因此三型病毒間和試驗無交叉反應

補體結合試驗可查出病毒有兩種抗原,一種稱為D(緻密)抗原,另一種稱為C(無核心)抗原。前者存在於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中,是該病毒的中和抗原,具有型特異性。C抗原存在於經過56℃滅活,或者未成熟的空心病毒顆粒中,是一種耐熱的抗原成份,與三型病毒的抗血清均呈補體結合陽性反應。

二、流行病學特點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流行都在夏、秋季。一般以散發為多,帶毒糞便污染水源可引起暴發流行。引起流行的病毒型別以Ⅰ型居多。潛伏期通常為7~14天,最短2天,最長35天。在臨床症状出現前後病人均具有傳染性

三、臨床表現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這是因為在人細胞膜表面有一種受體,與病毒衣殼上的結構蛋白VP1具有特異的親和力,使病毒得以吸附到細胞上。受病毒感染後,絕大多數人(90~95%)呈隱型感染,而顯性感染者也多為輕症感染(4~ 8%),只有少數病人(1~2%)發生神經系統感染,引起嚴重的症状和後果。根據顯性感染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①輕型:病症流感,有發熱乏力頭痛肌痛、有時伴有咽炎扁桃腺炎胃腸炎症状。症状持續4~5天後即退去。②非麻痹型(又不無菌腦膜炎型):病人具有典型的無菌性腦膜炎症状,下肢疼痛,頸或背痛,可查出有輕度頸項強直腦膜刺激症状,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③麻痹型:病毒從血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當累及脊髓腰膨大部前角運動神經細胞時,造成肌群鬆弛、萎縮,最終發展為鬆弛性麻痹。在極個別病人,病毒可累及顱下神經及脊髓頸區前角神經細胞,造成咽、軟齶聲帶麻痹、病人常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上述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如毒株的毒力、感染病毒的相對數量、機體免疫功能狀態等。過度疲勞創傷妊娠扁桃腺切除近期有以明礬佐劑疫苗接種史等易促使麻痹發生。

四、防治原則

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的藥物。對該病的控制主要依賴於疫苗的使用,被動免疫僅用於個別情況。

(一)主動免疫

自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採用Salk滅活疫苗及Sabin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極大地降低了脊髓灰質炎的發病率。Salk疫苗由三型病毒經甲醛滅活後混合製成,肌肉注射,可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其優點是便於保存及運輸,無減毒株返祖現象,且副作用較少。Sabin疫苗是用減毒變異株製成,採用口服,方法簡便,不但可使機體產生液抗體。還能刺激腸壁漿細胞產生分泌型lgA,對野毒株有消滅作用,從而切斷其在人群中的傳播,因而Sabin 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另外活疫苗病毒排出體外,使接觸者受到感染而獲得免疫。但減毒活疫苗不耐熱,保存及運輸均需冷藏,而且有恢復毒力的危險,在免疫陷人體內易致麻痹。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已將單價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免疫改為三價活疫苗免疫法,即免疫對象口服三次價活疫苗糖丸,每次間隔6~8周。其優點是不會漏服,服用次數少,免疫效果好。

(二)被動免疫

用人免疫球蛋白來保護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接觸者。此球蛋白往往含有三型病毒的抗體,及時給予可中和血液中的病毒。被動免疫僅用於做過扁桃腺切除的兒童、未經過免疫接種而又必須接觸脊髓灰質病人的醫務人員和親屬,以及未比免疫接種的孕婦等。免疫效果保持3~5周。

參看

32 腸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柯薩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型腸道病毒 32
關於「醫學微生物學/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