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利壞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黃曲霉素中毒病理解剖可見肝臟瀰漫性充血出血利壞死等表現。黃曲霉素分子真菌毒素。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允許量標準為10ug/Kg,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飼料中黃曲霉毒素最高允許量標準為15ng/kg。30~50ua/kg為低毒,50~100ug/kg為中毒,100~1000ug/kg為高毒,1000ug/kg以上為極毒。,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為砒霜的68倍。此外,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

目錄

出血利壞死的原因

主要由黃曲霉寄生麴黴產生,其基本結構中都含有二呋喃環和雙香豆素,根據其細微結構的不同可分為B1、B2、G1、G2、M1、M2等多種,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為藍色,G1、G2為綠色熒光。其中黃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強,且具有強烈致癌性。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害肝臟,表現為肝細胞腫脹脂肪變性出血壞死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曲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有管型形成。

出血利壞死的診斷

(1)有攝入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史。

(2)四季均可發生,但常在陰雨連綿的收穫季節後多發。

(3)兒童更易發生黃曲霉毒素中毒,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來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險年齡為1~3歲。

(4)中毒前驅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慾減退等。

(5)2~3周後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肝功能異常

(6)可有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多數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腸道大出血表現。

(7)實驗動物臨床毒性研究表明,給動物餵食含黃曲霉毒素的飼料後,表現為浙進性食慾減退、口渴便血、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皮膚出血、過度興奮、黃殖、抽搐角弓反張等。病理解剖可見肝臟瀰漫性充血出血利壞死等表現。

出血利壞死的鑒別診斷

闌尾壁缺血壞死:就是腔內壓持續增高,闌尾壁也受壓,靜脈迴流受阻,闌尾壁水腫缺血細菌可滲透到腹腔。嚴重時動脈也受阻,使闌尾發生壞死。管腔梗阻的部位多在闌尾的根部,也可在闌尾的中段和遠段。

小血管纖維性壞死:常見於纖維素樣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纖維素樣炎,以纖維蛋白原滲出為主,繼而形成纖維蛋白,即纖維素。在HE切片中纖維素呈紅染交織的網狀、條狀或顆粒狀,常混有中性粒細胞和壞死細胞的碎片。壞死是以酶溶性變化為特點的活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死亡。壞死可因致病因素較強而直接導致,但大多數由可逆性損傷發展而來,其基本表現是細胞腫脹細胞器崩解和蛋白質變性

組織壞死:局部組織、細胞新陳代謝停止後,其功能完全喪失。細胞可出現核濃縮、核碎裂核溶解等變化。臨床上把確實失去生活能力的組織稱為失活組織。一般失活組織外觀無光澤,比較混濁(無光澤)。失去正常組織的彈性(無彈性)。因無正常的血液供給而溫度較低,摸不到血管搏動,在清創術中切除失活組織時,沒有新鮮血自血管流出(無血供)。失活組織失去正常感覺(皮膚痛、觸痛)及運動功能(腸管蠕動)等(無感覺及運動功能)。

(1)有攝入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史。

(2)四季均可發生,但常在陰雨連綿的收穫季節後多發。

(3)兒童更易發生黃曲霉毒素中毒,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來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險年齡為1~3歲。

(4)中毒前驅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慾減退等。

(5)2~3周後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臟腫大,肝區疼痛黃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腫肝功能異常

(6)可有心臟擴大,肺水腫,甚至痙攣昏迷等,多數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腸道大出血表現。

(7)實驗動物臨床毒性研究表明,給動物餵食含黃曲霉毒素的飼料後,表現為浙進性食慾減退、口渴便血、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皮膚出血、過度興奮、黃殖、抽搐角弓反張等。病理解剖可見肝臟瀰漫性充血出血利壞死等表現。

出血利壞死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4、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

5、切過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來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磨菇、河豚魚、生的四季豆、發芽土豆、霉變甘蔗等。

參看

關於「出血利壞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