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血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產道血腫是指產時與產後數小時內軟產道即子宮下段、宮頸、陰道會陰等部位發生血腫

目錄

產道血腫的原因

1、合併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妊娠高血壓症候群患者,由於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同時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各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病損以及血管脆性增加,引發產道血腫

2、產程過快:軟產道未得到充分擴張,胎頭下降的衝力直接造成組織損傷或深部血管的撕裂傷,導致產道血腫形成。鑒於血腫發生部位與產時胎方位的關係,枕左前位者易發生右側陰道壁血腫,枕後位者多為陰道前壁血腫。血腫的形成考慮是壓力最大部位的胎頭額頂部直接衝擊陰道壁而導致的損傷。

3、會陰傷口縫合不佳:損傷部位血管未被縫扎,持續滲血或出血,而發生血腫。

4、凝血功能障礙妊娠合併血小板減少患者,其止血凝血功能均降低,同時毛細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紅細胞容易逸出,發生自發性出血。妊娠合併肝炎患者,肝臟合成凝血酶原減少,或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含量減少,造成凝血障礙凝血酶原時間延長。這些患者遇到組織損傷時,較易形成血腫。

產道血腫的診斷

初起產婦無明顯症状,局部脹疼明顯時血腫範圍已很大,處理也較困難,常發生於產程過長或滯產,軟產道血管因長時間受壓而壞死、破裂,也可發生於急產,產道未充分擴張,可直接造成深部的血管受損撕裂,還可發生於會陰側切或側切傷口上延,縫合時未將頂端血管縫住。也有血腫發生與血液凝固功能障礙有關,產程中或手術中即使有輕度組織損傷也可能形成血腫,如血液病尤其伴血小扳減少、肝臟疾病時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重度妊高征並發DIC等情況,因此具有上述合併症的孕婦無論分娩方式如何均應認真止血,認真檢查、觀察。

產道血腫的鑒別診斷

血腫發生的部位可有以下幾種類型:

(1)外陰血腫:血腫局限於外陰部,表現為外陰局部隆起,皮膚或粘膜呈紫色,常由於產道裂傷會陰側切修補時縫合技術不當,止血不徹底,漏縫血管回縮當時看不到出血,不久即因出血而血液不能外流形成血腫,診斷憑肉眼觀察即可發現。

(2)陰道血腫:血腫範圍在陰道旁組織,外表難於發現,也稱隱蔽性血腫,初起產婦無明顯症状,局部脹疼明顯時血腫範圍已很大,處理也較困難,常發生於產程過長或滯產,軟產道血管因長時間受壓而壞死、破裂,也可發生於急產,產道未充分擴張,可直接造成深部的血管受損撕裂,還可發生於會陰側切或側切傷口上延,縫合時未將頂端血管縫住。

(3)外陰陰道血腫:原因同上述兩種情況。血腫可在陰道、會陰體旁、坐骨直腸窩等處。

(4)腹膜後血腫:出血沿闊韌帶內向後腹膜發展,出血量多時向下可達盆隔筋膜,向上可達腎區。常發生宮頸裂傷剖宮產術中切口延裂至宮旁血管而縫扎不當。如果小靜脈破裂,出血緩慢,若傷及動脈則發展兇猛,處理棘手,後果嚴重。

上述各種類型的產道血腫均與產道損傷有關,也有血腫發生與血液凝固功能障礙有關,產程中或手術中即使有輕度組織損傷也可能形成血腫。如血液病尤其伴血小扳減少、肝臟疾病時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重度妊高征並發DIC等情況。因此具有上述合併症的孕婦無論分娩方式如何均應認真止血,認真檢查、觀察。

產道血腫不同部位涉及不同的血管:

(1)子宮動脈下行支。與上行支比較細,分布於宮頸及陰道上部稱宮頸---陰道支

(2)陰道動脈。髖內動脈前乾的分支,許多小分支分布於陰道中下段、膀胱頂與膀胱頸,和子宮動脈下行支相吻合,形成縱形陰道奇動脈,分別從陰道前壁和後壁下降。

(3)陰部內動脈。髖內動脈前乾的終支,從坐骨小孔出來到達會陰及肛門分成4支:痔下動脈,供應直腸及肛門部:會陰動脈,各部位的靜脈均與同名動脈相伴而行,數量上較動脈多,並在相應器官周圍形成靜脈叢,且互相吻合,因此損傷機會較動脈多。

初起產婦無明顯症状,局部脹疼明顯時血腫範圍已很大,處理也較困難,常發生於產程過長或滯產,軟產道血管因長時間受壓而壞死、破裂,也可發生於急產,產道未充分擴張,可直接造成深部的血管受損撕裂,還可發生於會陰側切或側切傷口上延,縫合時未將頂端血管縫住。也有血腫發生與血液凝固功能障礙有關,產程中或手術中即使有輕度組織損傷也可能形成血腫,如血液病尤其伴血小扳減少、肝臟疾病時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重度妊高征並發DIC等情況,因此具有上述合併症的孕婦無論分娩方式如何均應認真止血,認真檢查、觀察。

產道血腫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正確處理產程:對產道血腫好發因素如急產滯產、第二產程過短、過長、巨大兒、手術產等應高度警惕。按常規處理產程,產程不能過長也不應過度干預,尤其是組織彈性差者,陰道檢查時手法要輕柔。第二產程囑產婦不要用力過猛,控制好胎頭娩出速度,避免娩出過快而損傷產道,施加腹壓要慎重。

2、保護會陰得當:會陰體過高,彈性差,有水腫,瘢痕炎症胎兒較大者,及時行會陰側切術。用正確的方法協助胎頭以最小徑線娩出,出肩時注意保護會陰。會陰保護不宜過緊,否則會出現會陰體完整而陰道壁複雜性損傷。要適時行會陰切開術。

3、提高縫合技術:胎兒娩出後認真檢查軟產道,對有會陰裂傷和會陰側切者,從暴露宮頸開始一步步看清有無裂傷出血。不要忽視陰道表淺裂口,觀察局部皮膚粘膜有無隆起及搏動。對有會陰裂傷和會陰側切者,及時按解剖層次縫合,第一針要超過頂端0.5cm進針創面有明顯搏動性小動脈出血點者先給予結紮或單獨縫扎止血。如果暴露困難,可先縫一針進行牽引,再向上縫合。應注意對合整齊,鬆緊適宜,不留死腔。縫合完畢應常規肛查,了解有無縫線穿過直腸黏膜和有無陰道血腫。裂傷較深及側切者陰道填帶尾絲紗墊壓迫止血6-12小時,可有效預防陰道血腫形成。如因壓迫尿道造成排尿困難可6小時後取出。紗墊壓迫止血可明顯降低因縫合不當所致的陰道血腫。

參看

關於「產道血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