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五加果
Wǔ Jiā Guǒ
別名 南五加果
功效作用 肝腎;強筋骨。主肝腎專虛;小兒行遲;筋骨痿軟
英文名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A.sessiliflorus (Rupr.et Maxim.)Seen.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Wǔ Jiā Guǒ

【英文名】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A.sessiliflorus (Rupr.et Maxim.)Seen.

【別名】 南五加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和無梗五加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 Smith A.sessiliflorus (Rupr. Et Maxim.)Seem.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產成熟時採收,晒乾。

【原形態】 灌木,有時蔓生狀,高2-3m。枝灰棕以,無刺或在葉柄基部單生扁平的刺。葉為掌狀複葉,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葉柄長3-8cm,常有細刺;小葉5,稀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3-8cm,寬1-3.5cm,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或沿脈上疏生剛毛,下面脈腋間有淡棕色簇毛,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腋生或單生於短枝頂端,直徑約2cm;總花梗長1-2cm;花梗長6-10mm;萼5齒裂;花黃綠色,花瓣5,長圓狀卵形,先端尖,開放時反鄭;雄蕊5,花絲細長;子房2室,花柱2,分離或基部合生,柱頭圓狀狀。核果漿果狀,扁球形,直徑5-6mm,成熟時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種子2粒,細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縱裂紋,枝無刺或疏生粗壯刺,平直或彎曲。掌狀複葉;柄長3-10cm,無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葉3-5,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稀為橢圓形,長8-18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邊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以,下面淺綠色,葉脈及邊緣均有剛毛,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數個至10個頭狀藥序組成圓錐花序,總花梗長5-30mm,必生短柔毛;萼綠色,密生白絨毛,具5小齒;花深紫色或近於黑褐以,花瓣5,放形,長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後毛脫落;雄蕊5,長於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僅柱頭裂片離生。核果漿果狀,卵橢圓形,成熟時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主肝腎專虛;小兒行遲;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6g;或入丸、散。

【注意】 陰虛火旺者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五加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